第2101章
“为了让大家伙更好的种庄稼,东家特意写了一首关于如何种地的诗歌,请大家伙都好好的记一下。”
读报员说着,念了起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他一边念,一边向周围的百姓进行讲解。
但这个年代,还没有气节一说,即便读报员讲解了好几遍,仍有不少的百姓没有听懂。
“大家伙没有听懂也没有关系,接下来的一年,每次过来的读报的时候,我都会再讲解个一遍,然后,每到了种地关键的气节,我也会提醒大家伙。”
读报员说道。
“那就谢谢小哥了。”
那些百姓纷纷拍手称赞。
接下来,读报员开始念后面两个版块的内容。
作为演出队的编辑,冯高远对于这些百姓喜欢什么,已经很清楚,由他亲自把关的剧本,自然深得这些百姓喜欢。
还有那些趣闻,听得他们是捧腹大笑。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对于广大的老百姓来说,能有这样的消遣,已经相当的奢侈。
听完之后,有不少的百姓意犹未尽,让读报员又将报纸念了好几遍,这才作罢。
单单一个永安县县城,就有着七八个读报员,每个村里人少的则是有着一个,人多的则是两个,其他县城也是如此。
这使得云寒报社的名头,很快的打响,街头小巷,田间地头所议论的,都是这云寒日报。
也不怪这些百姓的反响这么大,要知道,在这个通讯和交通手段低下的年代,许多百姓一辈子去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县城。
而县城之外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未知的。
现在有了云寒日报,那些未知的世界在他们的脑海中变得鲜活起来,让他们得以知道,外界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而随着他们的离开,金川日报的消息也彻底在丰水镇传开了。
大康娱乐方式匮乏,通讯和交通也同样匮乏,很多百姓一辈子的生活范围就是村子周边,去镇上赶个集就是出远门了,对外界几乎一无所知。
但是这不代表着他们不好奇外面的世界,只是以前没有了解的渠道而已。
报纸的出现,极大的满足了百姓对于外界的好奇。
不过,唯一让这些百姓感到不好的地方,就是报纸发行的日期间隔太长,许多临近村的村民,纷纷跑到报社,向冯高远请求,每天发行一次。
这种事情,哪是冯高远能做主的,他当即找到了赵寒,说明了此事。
对于这些百姓的热情,赵寒预料到了,只是没有想到,效果会比他想象的还要好一些。
他想了一下,便让冯高远将发行日期改为三天一次,一来是内容的编写以及报纸的校正和印刷,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还有运输的时间也要算进去。
若是一两天发行一次,时间上就太赶,容易出纰漏,三天已经是极限。
至于这中间空出来的时间,赵寒让冯高远通知那些读报员,将每期发行的报纸接连念三天。
冯高远原本还有些担心,一份报纸接着念三天,百姓都会听腻了,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但结果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根据各地反馈回来的结果,这三天来,各个读报点都是人山人海,围的是水泄不通。
而随着日报的不断发行,各种政策推行起来也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