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4章
并且和他们随意闲聊的时候,问起了关于他们家中女儿的情况。
一部分的百姓,倒是和织兰预期的差不多。
女儿不需要去读书,除了在家做做女红外,大多数的时间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等到了合适的年纪,就帮家中的女儿安排一双合适的婚事,直接嫁了便是。
少数商贾人家,对于自家女儿的安排倒是会有所不同。
一些商人对儿子和女儿的看重是一样的。
甚至如果女儿在这方面比较有天赋的话,还会早早的培养其经商,接手一部分家里的生意。
至于剩下没有天赋的,或者就是喜欢吃喝玩乐的。
他们也不会太过强迫!
不过就是个女儿,他们也不是养不起,让自家女儿快快乐乐的度过一生不好吗?
织兰心中对于女子读书是唯一出路的这个想法,在渐渐的发生变化。
她似乎也回忆起了最早的时候,王林还不是衙门的捕快,她需要通过织布来补贴家用。
那个时候生活不能说富裕,甚至有些艰难。
不过织兰并不会觉得辛苦。
当时的她也有自己的目标。
那就是把织布的手艺,练得更加熟练,能够用更短的时间织出更好的布。
如此以来,就能增加家中的收入,也能改善自家的生活。
那个时候,织兰每次看到王林瘦瘦弱弱的样子,都会觉得十分心疼,甚至有些自责。
为什么自己不能更有能力一些?
这样就能把自己的小丈夫,养的白白胖胖的!
那时候的她,从未想过要去读书识字。
为什么?
因为读书识字,对她而言不仅无法带来任何的好处,还会遭到别人的指指点点。
更重要的是,还要花费一大笔钱!
家中本来就没什么银子,当然不能把有限的金钱浪费在这种无用的事情上。
现在很多的百姓愿意将自家女儿送到女子书院读书,也是因为王林改变了朝廷的政策。
女子读书后,有了一条出路。
女子也可以像男子一般,参加特殊的科举,甚至是当官。
如此,少数思想特别开明,或者对自家女儿特别重视的家长,才会愿意冒着天下之大不韪,送自家女儿到女子书院读书。
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家里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织兰接触的人越多,越发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想法有多天真,多可笑!
“秀娘,本宫突然发现过去的自己,果然有些一叶障目了。”
织兰叹息一声。
冯凌秀安慰道:“娘娘无需如此自责,您也是为了百姓着想,是出于好心。”
“好心办坏事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织兰并未得到安慰。
“那。。。。。。娘娘,咱们还要继续走吗?”
冯凌秀看了看天色,此时虽然是白天,但天空逐渐被乌云笼罩,眼看着是要下雨的样子。
织兰环顾周围,发现了一家布庄。
想到最早的时候,她就是以织布为生,如今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接触过织布,手艺都生疏了。
“咱们去那边看看吧!”
织兰突然也想回忆一下青春。
冯凌秀自无不可。
两人一起走进了布庄,店里的伙计立刻迎上来,热情地为两人介绍着布庄里的各色布匹。
这时候,一位身着浅绿色长裙的妙龄女子突然从后院走了进来。
“我爹人呢?他不是说今天要来看铺子里的生意吗?怎么不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