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当年太祖爷加入义军推翻元朝,真的只是因为他们残暴不仁吗?当然不止是这样。”
“元朝统治百年间天灾不断,朝廷不管百姓死活,贵族高高在上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这样的境况下百姓日常温饱都成了问题。既然没有活路,他们当然只能奋起反抗寻求活路!”
当年的他所为,与今日的流寇所求其实是一样的。
但要说这一切都怪朱由检,朱元璋是不愿意承认的。
朱由检真的废物吗?
不!
朱由检想当亡国之君吗?
他不想。
可说句中肯的话,他的确是个很倒霉的帝王。
明朝从建国至今三百年,期间自然灾祸约莫近千次。
历史上小冰河时期严格来说是从元朝开始的,气温大幅度下降,冬日愈发寒冷,旱灾也愈发频繁,鼠疫等疫病随之而来,进而引发社会动荡,人口锐减。
朱由检登基时大明就是个烂摊子,烂的不能再烂的摊子。
奸党当权,官僚腐败,军心涣散,民不聊生,国将倾也。
朱由检虽然俭朴,勤奋,但因极度刚愎自用,在处理朝政大事上毫无政治远见,没有章法。加之依赖宦官,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他的《罪己诏》便显得尤为可笑。
要真说他干了什么漂亮的大事,那也只有在极端困难的时期处置了魏党,结束了明末多年宦官奸党专权的时代。可后来魏忠贤的位置似乎变成了他,单他在位期间太监人数就足有十万之众。
复信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便也直接推动了农民起义的步伐。
“如今的大明跟那时的境况一般无二啊。。。。。。”
朱元检深吸一口气,目光再度落在了王庭梅身上,“咱想改变这局面,想让大明变得强盛,那就得让百姓有地种,能吃饱穿暖。”
“陈经纶说土豆番薯耐寒耐旱,咱京师和西北以及辽东之地不是正好合适种这些东西吗?”
“再说了,跟小麦等作物相比,土豆和番薯病虫害少,收获的时间也短。如果真能让百姓广泛种植,他们不会饿肚子,当然就不会想着跟朝廷作对。”
“只要朝廷举措得当,多实行惠民利民政策,百姓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还怕大明不强盛?”
话说到最后,朱元检已起身走到了王庭梅身边,手按在了他的肩上。
“王卿,这么浅显的道理,难道你想不明白?”
感觉到肩上那只手的温度,听到帝王这掏心掏肺毫不掩饰的话,王庭梅心中既惊愕又激动。
他惊愕的是帝王竟将情形看的如此透彻。
激动的是,帝王现在是真的一心一意为百姓考虑,为百姓谋福祉。
这样的帝王,他怎能辜负?
更何况,帝王所言是对的。
休养生息之后定然是人口急剧爆发,人多了,那面临的就是粮食缺口。
如果真的能借此打破皇家饮食供应链,那百姓便也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
既然能解决温饱又兼具易于种植的特性,想必百姓们也会很乐意种植的。
“陛下,臣明白了。”
王庭梅双眼泛着泪光,郑重其事道:“臣会想办法说服百姓,让他们心甘情愿种植。”
“只是这种子。。。。。。”
“这你不用担心。”
朱元检拍了拍他的肩,“咱会让人把苗培育出来,到时候你发给愿意种植的百姓就行。”
“哦,咱给你出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