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范景文满脸谦虚,眼角却是压制不住的喜色,“这都得亏于工部各位同僚和这戌字库的匠人,不然臣这么短时间里也搞不明白这些。”
“陛下,这边是存放火器的仓库。”
“这是送人制造的火枪,目前已经淘汰了,这边是之前咱们自个研发的火枪。”
“这里是佛朗机炮,另外的仓库里是咱们的红衣大炮。”
佛朗机炮。。。。。。
红衣大炮。。。。。。
大明初期还没有火炮这些东西,火炮传入是在正德年间,葡萄牙人的挑衅以及野心勃勃的荷兰人与明廷合作前期就发生冲突,让当时的明廷十分震撼,且心生惧意,便开始研究仿制。
后来明军败于努尔哈赤之手,明廷便让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等人以私人出资购买的方式从澳门的葡萄牙人手中购买了红夷大炮。
天启五年经外籍专家拆解研究,到崇祯年间的技术改革,红衣大炮代替了佛郎机的位置,开了大明火器的新时代。但随着红衣大炮名扬天下,打的后金人仰马翻,后金便也花重金购置了红衣大炮,进而消解了明廷的抵抗。如今李自成为推翻大明又从清廷手中购买火器。。。。。。
朱元检目光扫过那些大家伙,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
“三十八门红衣大炮。。。。。。嗯,不错,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但这东西太笨重,运输也不方便,还极其耗钱,得让焦勖他们再琢磨琢磨。”
“这。。。。。。”
范景文有些语塞。
因为,朱元检说的是对的。
现在的红衣大炮是在原本佛朗机炮和红衣大炮的基础上进行改制的,炮身用铜铁打造所以相当沉重,造价自然也不菲。但目前的冶炼和制造技术,以及条件也只能做到如此。
其实,明朝时期已经能炼钢,但是炼出来的钢并不能用于制造钢炮。因为杂质太多钢铁太脆,如果用作炮身很容易炸膛。究其原因,是因煤炭中硫磷含量过高所致。
但朱元检对这些并不了解,范景文同样也不知道。
这一遭走下来,朱元检结合先前看《军器图说》以及其他藏书,跟戌字库内现有的火器进行对比,又发现了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如果他所想都能一一实现,那到时候亲征即便人数达不到三十万,也能借着新式武器横扫叛军与鞑子。当然,这是最好的结果。
“对了,唐通他们追剿闯贼,军中可有配备红衣大炮?”
“啊?”
范景文愣了下,顿时心口一紧,“回陛下,没,没有。。。。。。”
“没有?”
朱元检忍不住叹气,“这么好的东西放着不用,那不就是破铜烂铁吗?”
“去,立刻安排人送六门大炮过去!”
“是!”
范景文立刻应声,转身就朝外走去。
哪想到,他刚抬脚却听帝王又道:
“让人准备一下,除大炮之外,其他火器依次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