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兵部的人快速将告示贴了上去,随后便见王家彦往前两步。
“各位,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朝廷近日正在募兵,这份告示上写着的就是募兵的条件,饷银,还有口粮等等。”
“你们之中要是有想参军报效朝廷的,都可以到兵部在各处设置的募兵处报名。”
他仔细将告示上的内容念了一遍,顿时听得众人双眼放光。
他们当然知道朱元检说要募兵三十万的事,只是很多人觉得这事没那么容易,于是便也都持观望态度。
可现在这告示是兵部尚书亲自张贴,念给他们听,那自然不是骗人的。
一时间不少人动了念头,纷纷站出来表示愿意参军。
朱元检处理完这些后,原本打算去工部看看新火器的研发进度,谁料还没出门,方岳贡和范景文就来了。
他看着范景文递上来的奏章,眼里闪动着光芒。
“你的意思,这些事可以交给百姓做?”
“是的,陛下。”
范景文郑重其事点头,解释道:“陛下先前让臣带人改进将士们的盔甲,工部的人忙着制造新的火器,人手根本不够。而臣和焦勖以及汤若望商讨过,这些东西都不涉及核心机密,完全可以招募百姓来做,然后我们安排人去验收,确保没有问题再付给他们工钱。”
“还有就是,新式火器的有些东西也可以分开由工部和百姓一起做,总归他们只是做部分的东西,并不会知道这些是用来做什么。”
“很好!”
朱元检听他说完后,脸上满是笑意,“你们能事事想到百姓,是我大明社稷之福。”
“就按你俩说的去办,只是这有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得稍微调整下,还有给百姓的工钱可不能太少。另外,你们再琢磨下还有什么事可以让百姓也参与进来。”
“咱的意思是,让百姓做这些事也不是单纯的付出劳动力,而是要让他们明白朝廷的苦衷和用心。这样百姓才会真心实意向着朝廷,到时候咱们不管要做什么,他们肯定会大力支持。”
“臣等明白!”
方岳贡和范景文同时应声,君臣三人又仔细研究了奏章中所写的事项,很快便敲定了下来。
其实,朱元检早就有了这个意思。
闯贼被赶走后,京师百废待兴,田地的事暂时还没有落实,百姓们就算家里有些存粮,可这调粮的人还没回来,这消息很快就会传出去,到时候必然人心惶惶。
如果朝廷能拿出确切的解决方案,让他们能有事做,有钱赚,当然就不会再有别的心思。
而朱元检这些时日仔细翻阅了明朝这三百年间发生的所有事情详细记录,自然也明白如今的大明已经出现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形式。
那就是所谓的雇佣关系。
譬如嘉靖年间开始,纺织业迅速发展,江南等地便出现了很多由富贾出资建造的织造厂、绣楼,他们出钱,百姓出力,这样的模式既能很快的出货,而百姓也能从中获得工钱。
其实这种模式很早就已经有了,但如此大规模的发展还是很惊人的。但因为思维的局限,还有朝廷的政策,这种模式总归还是有很多的弊端。
首先便是商税。
商贾要给朝廷纳税,各地州府等也要从中获取利润,甚至于有些官府还会在丝绸等物运输的路上设置关卡,索要过路费等等,最终导致商贾不堪重负,很多的织造坊和绣楼接连关闭,又或是被当地较大,有财力的商贾吞并。
但其实,无论是各地州府,亦或是那些拦路的人,他们从中获取的利润并没有交给朝廷,反而留做了私用。除却填补亏空外,不是被官吏贪污,就是被他人挥霍。
加之明朝时期重农轻商,经商者无法进入仕途,导致很多的士绅不敢直接涉足生意,因而手中便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和钱财,致使阶级分化越发严重。
这种情况到了明朝后期才有所好转,便也有了后来的东林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