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重生明末:朕,朱元璋再创大明盛世! > 第220章(第1页)

第220章(第1页)

第220章

在得到确切的回答后,朱元检顿时面露喜色,甚至于连日来应付前朝的疲惫在这一刻也尽数消散。他目光灼灼看着那年轻的锦衣卫半晌,忽而朝王承恩招了招手。

“你,立刻传信给刘文耀和冯元彪,让他们带人前往江南跟王国兴汇合,务必将定王、永王、福王,以及那些皇亲国戚安全带回京师!”

西北之地受灾严重,江南如今便是大明的退路,虽说需要人镇守。但眼下闯贼和清廷仍旧虎视眈眈,若任由这些皇亲国戚留在应天府,以后只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而且,等处理完朝中东林党与他们背后的富商之后,这些皇亲国戚也得着手处置了。不然照着如今的情势下去,即便他能力挽狂澜让大明重现盛世,可又能持续多久?

“奴婢遵旨!”

王承恩自然也十分高兴,离开的时候步子也轻快了不少。

朱元检目光重新落在了锦衣卫身上,忽而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锦衣卫任何职?”

“回陛下,卑职锦衣卫小旗江明远。”

“江明远。。。。。。”

朱元检虽不知为何禀告此事的人会是一名小旗,但接连的两个好消息让他心情十分愉悦。

思索之下,朱元检扬眉道:“你运送粮草有功,即刻起擢升为指挥佥事。往后望你协助忠勇伯和忠义伯处理好北镇抚司诸事,为朝廷排忧解难。”

“陛下。。。。。。”

听到这话,江明远整个人都愣住了。

锦衣卫整个体系由朱元璋初创,职权则是在明宪宗成化年间发展成熟,但沿用的仍旧是洪武时期的官制,堂上官设正三品指挥使一名,从三品指挥同知两名员,正四品指挥佥事四名;卫设镇抚司,从五品镇抚两名员,卫设千户所,正五品千户一名,最低为正六品。

而江明远原为小旗,跟总旗以及以及军匠、力士、将军、校尉都是没品级的。

今日他能入宫面见陛下,完全是因上头的人都在忙着其他事,李若珪才随手指了他来。

没成想,这一趟竟让他直接鲤鱼跃龙门,从一个无品无阶的小旗成了正四品!

这可是天大的恩赐!

简直意外之喜啊!

江明远激动的全身都在颤抖,忙不迭的朝朱元检连磕三个响头。

“卑职谢陛下隆恩!”

“卑职定不辜负陛下所托!”

朱元检看着江明远满身欢喜离开的背影,却陷入了沉思。

其实他刚来的时候就已经想过整治锦衣卫。

主要是因锦衣卫发展至今,已然不是他最初创建的那般。明朝中后期时堂官、镇抚司官主要是由兵部推选。到了嘉靖中叶以后,文化与司法便是选官的必经之途,从而使得文臣子孙掌管卫务,锦衣卫逐渐趋于文职化,性质也更接近于京卫营和府衙。

整个大明实行的是武官世袭制度,卫所武官以功劳升迁,子孙百年能因恩荫世袭。时间久了武官人数膨胀,就又出现了冗官的现象,百户多如狗,千户遍地走,官员人数与官缺定额不符、官员权责与所任官职不符,俨然丧失了原本存在的意义。

而今的锦衣卫中,官职等级特殊的人员大概有画师工匠、皇亲国戚(亲又主要包括两类人:一是后妃亲属,即外戚;二是公主的子孙。)、勋贵子孙、宦官弟侄、纳粟富民、各色杂流,统共算下来在闯贼起兵时,锦衣卫人数约莫有十几万之多。

可当时守京师时,除了因骆养性牵连被杀的之外,却不过千人之数。。。。。。

朱元检越想越觉得这事情得尽快处理。但王国兴不在京师,李若珪此时手上事务繁忙,而此事也不单单是锦衣卫,还关系着吏部。

看来,得找个时间跟邱瑜好好聊聊了。

次日,早朝过后朱元检原是想召邱瑜商讨冗官之事,却得知邱瑜下朝后匆匆往秦国公(李邦华)府上去了,思索之下便招呼着王承恩也出了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