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方岳贡等人来的很快,一同入宫的还有大理寺卿凌义渠和顺天府尹王庭梅。
“咱召你们来的意思,都明白了吧?”
待众人落座后,朱元检直接开门见山,将刘文炳刚才跟他提到的事大概说了下,末了扫了眼众人,声音缓缓道:“那就都说说吧,你们对这事怎么看?”
“陛下。”
倪元璐率先出声,眉头沉沉道:“就算恒国公不说,臣原本也是打算跟陛下提此事的。”
“我朝自太祖建国,浮浮沉沉至今,原本的兵制和官员体系已然不适合如今的朝廷。陛下要励精图治,那就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否则,即便陛下呕心沥血,想着让臣去主持今年的科考,为朝廷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可这朝堂和民间仍旧会一潭死水,最终走上老路。”
“臣附议!”
左都御史李明睿也紧跟着出声,神情间满是忧虑。
“陛下让臣接替了秦国公的位置,做了这左都御史,监察百官。臣想说的是,秦国公当年提出的十条改革方案或许眼下正是酌情推行的机会。”
李邦华这份奏疏中内容涉及翰林院、六部、御史监察用人升迁等。还有提到守官、守仓等等差事,与朝中多条政策相悖。还有关于举子和戍边将士等等问题,可以说极其详尽。但当时这份奏疏递交上去后,神宗并未予以答复,而他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但这份奏疏所述,倒是跟朱元检等人商议的事不谋而合。
只是突然提到了李邦华,众人想到他为护佑京都跟刘宗敏同归于尽的事,情绪瞬间低落。
“太虚提到了秦国公,臣倒是想到他之前任兵部右侍郎时整顿军务的措施。”
良久后,王家彦忽而出声,“各位也都知道,京营也好,还是锦衣卫也罢,就连地方军中一向都有占役、虚冒的弊端。如今要重整军务,募兵剿灭叛贼,抵抗清廷。”
“我以为,秦国公当年的法子可以再用。只是,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再把空缺下来的位置交给那些托关系的酒囊饭袋,一定要严格实施秦国公的考察制度。”
两人这番话音落下,众人也都陷入了沉思。
当时李邦华在京营中所行便首要便是彻查,将诸将及勋戚、宦官、豪强还有自家仆人冒充士卒来领取军饷的人全部清除。后又将那些老弱病残,又或是借贿赂进来领军饷的开启考核制度,不通过的全部不予录用,并且还限制了军中担任弓箭手、火炮手等人的录取条件。
他这番操作之下,自然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可在他的铁血手腕改革下,又治了领头之人的罪,还顺带整治了军中马匹外借、军饷、囤粮和军械、官吏制度,京营自此得到极大的改善。
除京营之外,他在任职南境兵部尚书时,还确定了军营编制,裁减不必需的将官,合并原先分社的部队,提出守江南不如守江北,并且开垦闲田储备军粮。。。。。。
若是他的这些措施用在今日,那不管是京都三京营,还是边军军务自然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然而,在他们的话音落下之后,那几位京营的副将和参军便也都出声了。
“两位大人说的倒是轻巧。”
说话的人四十来岁,身材极其魁梧,语气里十分不悦,显然很是不赞同他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