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快穿:硬演恶毒反派也不是不行 > 第420章(第1页)

第420章(第1页)

&esp;&esp;他滔滔不绝说了这绿肥作物的好处,下面的人虽被他半哄住,但终究看不见实效。

&esp;&esp;人们面上都是有些纠结的模样。

&esp;&esp;秋南亭见状,索性放开话头:“今日搬出来的这些书,写的都是如何种田的法子。这是本官以前在京城写的,里面很多内容,是从民间访得的经验,再结合了一些农书做的总结。

&esp;&esp;既然陛下让我来这里为大家办事,本官就想着,先从地里这点事入手,咱们一起把收成提高了,大家日子才能过得更好。”

&esp;&esp;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沉声问道:“若本官能在这一年里,帮着承担所有改动需要的花销,你们可愿意跟着试试?”

&esp;&esp;底下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还在犹豫。

&esp;&esp;片刻后,那站在秋南亭身边汉子咬了咬牙,大声说道:“大人写的这些东西若不是唬人的,那草民愿意试试!”

&esp;&esp;有了这个带头的,也有几户愿意尝试,秋南亭没强迫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只让人寻来几张契纸,跟这几户农户签了契约。

&esp;&esp;在一年内,这些人的田地该如何耕种,如何引水挖渠,都需得听秋南亭的安排。

&esp;&esp;相应的,种植中所有用到的工具、种子还有一应可能出现的花销都由秋南亭负责。

&esp;&esp;当然,是秋南亭在离京前,从皇帝那里拿的启动资金,不算太多,但是供这几户人家的地没有问题。

&esp;&esp;土地的问题急不得,只有出现了产量上的变化,才能让百姓信服。所以战线拉到一年,秋南亭倒也不急。

&esp;&esp;而有这个开了个口子,秋南亭至少在百姓面前树立了打算认真治理,且还算得上大方的知州形象。

&esp;&esp;秋南亭将那写的十几卷农书给了师爷一份,师爷等他将事务都上手,便要去找上一任知州,那知州去了江南,更是天下粮仓,若能进一步改良耕种技术,效果也是极好的。

&esp;&esp;整整一个月后,洪州州衙中的文书总算被看了个七七八八,秋南亭又在街上转了几天,勉强跟部分乡绅也熟络了些许。

&esp;&esp;师爷见状也不久待了,省得他人在这里一天,前知州权威的阴影就会停留一天。

&esp;&esp;师爷离开后不久,秋南亭也并未安坐州衙,而是亲自走访那几家签了契约的农户。

&esp;&esp;三月初,阳光正好,田间微风吹过,带着泥土的清香。

&esp;&esp;秋南亭挽起袖子,又将裤脚高高挽起,露出半截小腿,蹲在田埂边,认真地盯着田里刚抽出的苗。

&esp;&esp;他微微眯起眼睛,指着田埂对一旁的农户说道:“这里的埂有些松了,水会流失得快。再紧一些,稻苗能长得更好。我们待会儿将这道渠再改改。”

&esp;&esp;说完,他又伸手抠了抠田埂上的泥土,感受其湿度。那认真劲儿,俨然不像个高高在上的知州,更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农。

&esp;&esp;站在他身后的李津一派稳重,从头到尾一丝不苟地护在秋南亭身旁,将围上来看热闹的百姓隔开一臂距离。

&esp;&esp;李津抬眼扫了一圈,那目光分明带着警告,吓得围观的百姓不自觉往后退了一步。

&esp;&esp;“这新来的知州倒是稀奇,居然亲自下地!”人群中有人低声嘀咕。

&esp;&esp;“听说这位通判本是监督知州的,怎么瞧着,这通判还护着知州呢?”旁边一人也附和道。

&esp;&esp;百姓们看着秋南亭在田间忙碌,李津则站在一旁寸步不离,越发觉得这两人的关系有些微妙。

&esp;&esp;明明通判的职责是监督知州,为何眼前这位却光明正大地护着知州?

&esp;&esp;无人敢上前质疑。毕竟,自从秋南亭上任以来,不但没有加重百姓的负担,反而在试验田上投入了不少银钱。

&esp;&esp;百姓们虽然疑惑,但眼下这个知州看上去确实愿意为大家办实事,谁还能多说什么?

&esp;&esp;田间的围观百姓原本只是看热闹,但见秋南亭在地里看得如此认真,眉头微皱,煞有介事地拨弄着田埂上的泥土。听他说话,也是有理有据,让人不由得信服。

&esp;&esp;之前他们种地哪里顾得上一直盯着地里的土捻开之后是什么模样。

&esp;&esp;人群中一个农民看了半晌,终于忍不住挠了挠头,走上前小声说道:“大人,您这瞧得可真细致。能不能……也给草民家那块地瞧瞧?”

&esp;&esp;说完,他似乎意识到什么,脸顿时红了几分,讪讪地补了一句:“草民最开始没想着试这新法子,现在却要麻烦大人,着实有些……冒昧了。”

&esp;&esp;秋南亭闻言,抬头望了他一眼,温声道:“有何不可?都是为地里的收成好,多看看无妨。”

&esp;&esp;他走了几块不同人家的地,俯身各抓了些土,在自已的小臂上捻开,用手轻轻拨弄了几下,随后举给周围的人看:“大家瞧瞧,这土里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esp;&esp;围观的农民纷纷凑近,伸着脖子仔细打量,却大多看不出所以然。秋南亭见状,耐心地解释着颗粒和气味的细微差别。

&esp;&esp;几个农民挤上前,瞪着眼睛敲秋南亭手中的土样,纷纷点头。

&esp;&esp;那开口请他看地的农民更是挠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道:“大人,您这法子真是厉害,草民以前都没想过还能这么看泥土。”

&esp;&esp;秋南亭拍拍他的肩膀:“本官说得再多,地里的事还得靠你们自已掌握。以后遇上不对劲的地方,就多摸摸、多闻闻,时间一长,自然能知道土里的变化。

&esp;&esp;不过这终究是笨办法,本官那书中记载了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各种状态的土壤,但大家不识字这个问题”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