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达康你还没走呀,来一根?”
“行啊!”
李达康将公文包,赶紧夹腋窝,双手接过高育良递来的香烟。
站一旁把烟点着抽上,李达康瞥了一眼叼着香烟,正痛快放水的高育良。
“我今天简单统计了一下。”
“刘省长的言中,提到了吕州十一次,比京州还多两次。”
高育良微微侧目。
“是吗?这个细节,我竟然没注意到。”
李达康轻笑道:“你当然不需要注重这样的小细节。”
“单论经济展增,吕州已经是第一名,比京州还厉害。”
高育良抖了抖后,拉起拉链。
“你们林城市,增也挺快呀!”
“以前害人不浅的煤炭塌陷区,被你引水造湖整治后,生态农业搞得有声有色……”
李达康苦笑道:“农业搞得再好,也没法跟工业比呀!尤其是航空工业,这可是实打实的高科技!”
“但高科技也意味着高投入嘛!”
高育良微微一笑,走出厕所来到洗手台前。
他当然知道,如今吕州大好的展形势,肯定让李达康眼红了。
以前的林城,是谁都想要的香饽饽。
可煤炭资源枯竭,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很难搞出亮眼成绩。
而且非法小煤矿猖獗,因为盗采引的矿难事故,一度引全国关注。
所以李达康调任过去后,相当于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尽管在赵瑞龙的提醒与帮助下。
引水造湖治理煤矿塌陷区、因地制宜展生态农业、整合煤电企业完成技术升级、振兴以矿山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
一系列重磅举措,在李达康这个政绩狂人的推动下紧锣密鼓的实施,林城经济触底反弹、增幅不小,但和吕州相比还是相差巨大。
最直观的差距,便是交通。
吕州本就处于京州与天海之间,区位优势明显。
不仅马上高铁、机场都有了,就连地铁也在加班加点施工。
相比之下,林城呢?
建机场是有点遥不可及。
不过通高铁,李达康显然是迫不及待。
因为一旦燕沪高铁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林城就能通高铁,就能北上燕京、南下京州和天海。
也正因如此。
在下半年工作安排的讨论上,李达康就强烈建议省里加快推动二期工程开工。
喜欢大干快上的他,甚至提议赶紧开始征地拆迁,把工作做前面。
反正这条高铁早晚都要建,二期全线的施工方案也都定了。
李达康如此这般着急。
高育良自然是能够理解。
给赵立春当了五年秘书,下放地方后尽管也是平步青云、进步神,可李达康依然不满意。
他想进步的度,更快一点,最好没有人能赶在他前面。
特别是自己这个曾经在吕州,彼此红过脸的政治对手。
“我当然知道,高科技意味着高投入。”
“随着中西部地区,各种基建项目陆续上马,需要更多更先进的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