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栀朝她点了一下头,“就是制井盐。”
“开始写吧。”
“是。”
既然知道是做什么了,柳安若在脑子里面过了一遍,提笔便在纸上写上。
待墨迹干枯些后,柳安若将那写好的诏书给云栀过目。
云栀扫了一眼。
“发往各县吧。”
……
在政令下达之后,盐铁使就开始了四处寻找盐矿。
终于在耗费几天时间后后,找到一处盐矿的地方。
此时,盐矿区。
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在这里响起。
一群人正拿着锤子和凿子,一下一下的敲打这坚固的矿石。
有些人则是拿着铲子,铲着松软的土壤。
中间穿插着一些推着斗车的人,运着这些人挖出来的矿石和土壤。
一些妇女则是拿着自家的篮子,一起帮着运这些东西。
如今已经是九月中旬,变得比之前凉爽了一些。
但顶着日头,还是让这些人汗流浃背。
午时。
一个小吏驾着牛车慢慢驶了过来。
到位置后,他从牛车上跳下来。
“大家伙儿都停一停,拿着自已的碗排队过来。”
在那忙碌的人都停下手中的活,拿起自已的饭碗走了过来。
在来这里的时候,就被告知要带碗,所以每个人都拿了碗来。
没一会儿,这二十多人都排好队了。
那名小吏将牛车上放着的两个很大的铁桶掀开。
只见,一桶比较粘稠的粥,和一桶热气腾腾的馒头。
排在第一个的男人双手伸出自已那个有点缺口的碗。
小吏动作利索的舀了一大勺在他碗里,然后又拿了两个馒头。
那人喜笑颜开的接过,“谢谢大人。”
拿过后,他却没有急着走,“大人,能问下您,就…这个是每日都有吗?”
“对,只要你们还在这里做工,就有。”
“哎,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在将这里每个人的饭打好后,小吏又驾着牛车离开。
二十多个人围坐在一起,看着那碗里的粥,和手中的馒头,笑的见牙不见眼。
“嘿,没想到来这里做工不仅可以拿到五十文钱,还有饭吃,你们瞧这粥,都没掺米糠。”
时下人大多都是饿过肚子的,每年在交完各种各样的税后剩下的就没多少了。
留下的稻,大多会选择不脱壳,就直接这样煮着吃。
毕竟脱了壳就要少上四成。
“对啊,以前这些可都算是徭役,我们主公真是大好人啊。”
“主公又是给银钱又是给吃的,大家伙吃快一点,一会儿抓紧时间干,别躲懒啊。”
“我们自然是清楚的,还用的着你说啊。”
这时,一个妇人开口,“你们今年收成怎么样啊?我们家今年不错,但就手气不好,抽的田一般,三亩多些的地收了税后有一千斤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