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诗诗点头附和,随后对李青禾道:“哎,之前那个《番茄之恋》的故事就很新颖,也不知道那写那话本的人还写过什么。”
“什么番茄之恋?”申启觉得自已不过是跟着家人到外地学做生意几个月,清石县就出现了很多他不知道的事物。
“就是一个话本”,元茜解释道。
“好吧,我先回去了,家里有点事”,申启说着就起身。
没有一个人挽留他。
等申启走后,田诗诗问:“话说青禾,你是不是认识写《番茄之恋》这人吧,不然为啥话本一出没几天,你就开始卖番茄。”
李青禾一头黑线,她不仅认识写《番茄之恋》的人,她还是提供创意的人,不过这还是不要说出来,便道:“认识是认识,只是我也不知道他还写过什么话本。”
田诗诗道:“很多书斋的都在找这个人,就连我爹也再找。”
李青禾好奇:“找他做什么?”
田诗诗:“这《番茄之恋》在清石县这么受欢迎,自然在别的地方也能受欢迎啊,便想找到那个人,把他的故事买过来,印些册子拿到别的地方卖。”
李青禾,没想到古人的版权意识还挺强,这《番茄之恋》应该不少人能默写,但却没人会不问自取,也可能是跟这时带的文人风骨有关。
前朝大力发展造纸术,原本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用得起的纸张,如今平民百姓也能用得起,读书成本低了些,识字的人也开始多起来。
隐隐地产生一个念头,手指敲桌子,思考片刻,问田诗诗:“你家书斋的话本卖得好吗?”
田诗诗摇摇头,道:“一般般吧,主要是这些故事都是换汤不换药,若是故事新奇,应该也不愁卖。”
李青禾便道:“不如我们合作吧?”
田诗诗饶有兴趣问:“合作什么?”
她有些羡慕李青禾,同样的年纪,却比她们有主见,有本事,靠自已白手起家,从食铺到酒楼。
这有些影响到她,以前她觉得女子在家靠父母,出嫁靠丈夫,但是在李青禾的身上,她看见了女子的另一条出路。
李青禾道:“当然是出话本啊。”
“仔细说说,我也有些感兴趣。”元茜都快把头伸到李青禾的面前了。
把她的头稍稍推开一点,李青禾缓缓道:“我打算办一个征文活动,以赏金为诱饵,征收一些故事回来评选出几个好的,到时候这些故事除了在我这小茶座讲,还要在你家书斋印成话本册子,赏金我出,你负责印册子和卖话本。”
停顿一下,继续道:“若是效果不错,我们就每个月办一次,如何?”
田诗诗赞叹:“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青禾你真聪明。”
元茜赶紧表态:“我就不参与你们合作的事,但是可以让我参与审阅话本的活吗?”
李青禾跟田诗诗自然没有意见。
于是第二日,纤云楼跟禾食记门口就贴了一张征文告示。
不少路过的百姓都围过来看。
“哇,第一名的赏金是五两银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