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宜淼见状,就没有再问什么,坐姿也端正一些。
之后康宜淼便只跟李海棠聊一些刺绣方面的话题。
等饭吃完之后,康宜淼本还不想回去,那女官道:“郡主,下午还要上音律课。”
无奈,康宜淼只能不情愿地回去了。
李海棠对李青禾说:“我跟在月荷娘子身边,也见过很多世家贵女,她们虽锦衣玉食,却都难得自由。”
李青禾耸耸肩,“自小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或许还不会觉得这是束缚,宁康郡主几年前才回京,跟她们到底是不一样的。”
京城是最讲究门第的地方,沈砚就算金榜题名,没有名列三甲,也难娶到一个郡主吧,她心想。
李海棠也不忙,两人便漫无目的地逛起来,不知道逛到哪条街的时候,一辆华贵的马车缓缓的迎面过来,前面挂着两盏灯笼,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温”字。
今日街上人多,李海棠便跟李青禾稍微向里面靠了靠,省得被人碰到。
马车的车帘被揭开,露头的是一个很玉雪可爱的小姑娘,约莫六岁左右,小脑袋到处转,看什么都很新鲜,一副天真浪漫的模样。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青禾一直看着,那小姑娘也看到了她,还给了她一个甜甜的笑脸。
李青禾喜欢小孩子,尤其是这种看起来乖巧可爱的孩子,不由得也对着小姑娘笑了笑。
等马车走远后,李青禾才问:“这是谁家的马车呀?”
李海棠在京城好些年,又常常跟着月荷娘子出入高门贵府,多少有些知道,便道:“灯笼上面写着‘温’,可能是齐国公府的马车吧。”
李青禾先前也听说,在京城,一个牌匾砸下来,都能砸到三个京官,虽然是夸张的话,都不否认,京城勋贵多,刚见了一个郡主,这会儿又见一个国公府的人。
李海棠向李青禾科普:“之前听说过,这齐国公可是当朝最年轻的国公,袭爵时年仅十六,如今也不过弱冠之年。”
李青禾好奇:“这么年轻?”
她一听国公这个词,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蓄着胡子的中年甚至老年人。
李海棠:“对啊。”
李青禾没有再问什么,因为她看见前面有一家商行,商行门口正在卸货,有个袋子破了一个小口,里面露出来的显然是干辣椒。
于是她便拉着李海棠去那家商行里,询问辣椒的价格。
这家商行的干辣椒比别处的都便宜些,一问才知道,这商行是清石县赵家的,难怪会便宜些,毕竟辣椒如今是清石县的特色农作物。
李青禾便一下子买了五十斤的干辣椒,付过定金之后,让商行的伙计帮送到小院里。
次日,李青禾又去将别的香料都买齐,准备等过些天去带去北疆。
春闱结束这天,刚申时过半,李青禾、李用还有李承武就来到贡院门口等着,显然他们来得还是晚了,贡院门口已经挤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