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从西厢房出来,乐宝想到冯敬提议他们至少先做出十台以上的轧花机,便噔噔噔往阿奶身边跑去。
听到小孙女想要去镇上买木料,梁青娥痛快点头应下。
午饭吃的是韭菜面片汤,掺和了韭菜的面片青碧,新磨的面粉麦香浓郁,汤汁里飘着鸡蛋花,一碗进肚,让人十分的满足。
吃完饭,梁青娥交代林老虎和林飞鹰往上山去砍柴,又叮嘱陈秋莲和秦兰花留意新房的门户,看着村里的皮小子们别进去翻腾捣蛋……
她则套上牛车,带着林耀和乐宝,往镇上赶去。
牛车经过村口时,在村口扯闲篇的村民们瞧见,纷纷开口打听要去干啥。
梁青娥随便寻了个去木器店买家具的由头,便糊弄了过去。
一路上,梁青娥负责赶车,林耀和乐宝坐在阿奶的身后,不停讨论着如何改良轧花机的转动方式。
林耀:“三婶说轧花机不如织布机省力,我想着,咱们把转动圆木的手柄去了,也改成脚踏使力的,你觉着咋样。”
乐宝点头:“可以,织布机瞧着确实比咱们的轧花机要省力,要是把脚踏板放在喂棉花口的那边,还能更节省人力,一个人就能操作了。”
“………”
俩人慢慢对一些细节进行补充,还准备回村后去村长家里瞅瞅,看看织布机和纺纱机的动力方式有啥不同。
梁青娥静静听着,也不去打扰。
待听到二人提起把轧花机进献给县令,由县令大人推广给辖区百姓时,她握着缰绳的手不由紧了紧,人就有些坐不住了。
“这主意谁想的,县令大人日理万机,万一轧花机在县衙落灰,岂不可惜。”
按照她老婆子的意思,家里先做出几台轧花机,再往村里吆喝一声,象征性收些银钱帮村民们给棉花除籽。
如此口口相传,自然有家境殷实的,会来家预定制作,届时林耀这孩子也算有了养活自个的本事。
而轧花机方便一方百姓所产生的功德,自然有一半也能落在她乖宝贝的头上。
如此两全其美的事儿,咋能让县令大人插手。
若县令大人负责推广,将来受益于轧花机的这部分百姓,心里念的岂不全是县令大人的好。
到那时,谁还会记得这东西是她老婆子的孙儿孙女做的呐。
梁青娥哪里舍得到手的功德就这么飞了,她当即就想把俩孩子的念头给掐灭了。
这话乐宝晌午时才听林耀质疑过一回,她不慌不忙道:“阿奶放心,落不了灰土的,要是县令大人不当回事,咱们自个也能往外卖,就算落灰,也就进献给县衙的那台落灰罢了,不打紧。”
梁青娥嘴巴张了张,但见乖孙女一脸的自信,那涌到嗓子眼质疑的话,不禁又咽了回去。
算了,她老婆子年纪大了,目光不如孩子们看得长远,她还是不跟着掺和了,免得孩子们以后遇事畏手畏脚、瞻前顾后,不知如何行事。
牛车很快到了木材铺门口,木材铺当家人姓陶,陶掌柜听说三人来买木材,态度十分的热情。
他带着三人店里后院转过一圈,把店里各种木料都介绍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