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不早了,我该回去了,”苏绾绾看了看天色,轻声道,“今日多谢太傅相陪,受益匪浅。”
“苏小姐客气了,”沈清辞颔,“一路小心。”
苏绾绾带着晚晴离开,走了几步,她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沈清辞依旧站在竹林中,身影被夕阳拉长,清隽挺拔,如同画中人。
她的心中,像是有什么东西悄然生根芽。
第三章渐生情愫
自报恩寺一别后,苏绾绾与沈清辞的交集渐渐多了起来。
有时是在宫宴上,两人隔着人群遥遥相望,相视一笑;有时是在同僚的聚会上,偶尔坐在一起,聊上几句诗词歌赋;有时,苏绾绾去太傅府附近的书铺买书,会恰巧遇到沈清辞出来。
每一次相遇,都让苏绾绾对沈清辞多一分了解,也多一分心动。
她现,沈清辞虽然看似不食人间烟火,却并非不懂人情世故。他会在看到百姓疾苦时,眼中流露出真切的同情;会在与同僚讨论国事时,展现出卓越的才华与担当;会在看到有趣的小玩意儿儿时,眼中闪过一丝孩童般的好奇。
他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纯净、自然,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光芒。
而沈清辞,也渐渐被苏绾绾吸引。
他原本以为,像苏绾绾这样身份尊贵、容貌绝美的丞相嫡女,定是骄纵任性、不谙世事的。可相处下来,他才现,她不仅聪慧过人,精通琴棋书画,而且心地善良,待人温和有礼,没有丝毫世家小姐的架子。
她就像一朵盛开在月光下的白莲,圣洁、高雅,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一日,苏绾绾收到了沈清辞送来的一张帖子,邀请她去太傅府赏荷。
太傅府的荷塘虽不如皇家园林那般气派,却别有一番雅致。荷叶田田,荷花点点,清风拂过,送来阵阵清香。
沈清辞早已在荷塘边的亭子里备好了茶点。
“苏小姐,请坐。”沈清辞示意她坐下。
“多谢太傅。”苏绾绾在他对面坐下。
两人相对而坐,看着满池荷花,一时无言,却并不觉得尴尬。
“这荷花开得真好,”苏绾绾轻声感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是啊,”沈清辞点头,“荷花的品性,确实令人敬佩。”
他顿了顿,看向苏绾绾,目光温柔:“苏小姐的品性,倒与这荷花有几分相似。”
苏绾绾的心猛地一跳,脸颊瞬间染上红晕。她不敢直视沈清辞的目光,低下头,轻声道:“太傅又取笑我了。”
沈清辞看着她娇羞的模样,眼中的笑意更深了:“我并非取笑,而是真心实意。”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像是羽毛轻轻拂过苏绾绾的心尖。
那一刻,苏绾绾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已经彻底沦陷了。
第四章暗流
苏绾绾与沈清辞的往来,渐渐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丞相苏宏对于女儿与沈清辞的相处,乐见其成。沈清辞才华横溢,品行端正,又是皇上倚重的重臣,若能成为苏家的女婿,对苏家而言,无疑是一大助力。
但并非所有人都希望他们能顺利走到一起。
户部尚书张启年一直想把自己的女儿张嫣然嫁给沈清辞,为此费了不少心思。如今见苏绾绾与沈清辞走得如此之近,心中自然是妒火中烧。
张嫣然也对沈清辞倾慕已久,看到苏绾绾得到了沈清辞的青睐,更是恨得咬牙切齿。她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无论是家世还是容貌,都不输苏绾绾,沈清辞理应选择自己。
于是,一些不利于苏绾绾的流言开始在京城悄悄散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人说,苏绾绾仗着自己是丞相嫡女,骄横跋扈,故意勾引沈太傅;有人说,苏绾绾水性杨花,在曲江宴上就对沈太傅暗送秋波,行为不端。
这些流言传到苏绾绾耳中时,她正在书房练字。
晚晴气得脸色白:“小姐,这些人太过分了!他们凭什么这么污蔑您!”
苏绾绾放下手中的笔,神色平静:“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想说什么,我们也拦不住。”
“可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啊!”晚晴急道,“这要是传进皇上和丞相大人的耳朵里,对您的名声多不好啊!”
“放心吧,”苏绾绾淡淡一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相信父亲和皇上自有判断。”
话虽如此,她的心中还是有些不是滋味。她不怕别人的流言蜚语,只怕这些话会影响到沈清辞。
果然,没过几日,沈清辞便在朝堂上被张启年参了一本。张启年说他私德不修,与丞相嫡女过从甚密,有违太傅的身份,请求皇上对其加以惩戒。
皇上听了,只是淡淡一笑:“沈太傅与苏小姐皆是青年才俊,彼此欣赏,往来密切一些,也属正常。张尚书未免太过小题大做了。”
张启年碰了一鼻子灰,却并不甘心。
沈清辞知道,这些流言定然是冲着苏绾绾来的。他心中愧疚,便特意去了丞相府,想向苏绾绾解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