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多亏崔珏教她学写过公文,什么格式,话要怎么说,都有讲究。
她虽然字写得丑,可是她有金手指啊,那些经过历史践行的东西用到这里贼管用。
利用淮安王想削弱郑家权势的心理,她对症下药。就像老中医给病人开药方一样,你要什么,我就有什么。
经过一晚上的反复琢磨,陈皎删删改改,于翌日把那份科举制提案呈递到陈恩手里。
那份提案就是针对郑氏家族的,陈恩耍了个心眼,把老三陈贤戎找来,故意让他看。
陈贤戎在州府里任职都官从事,他看过之后,觉得用处不大,说道:“爹何必多此一举,州府里不是设得有考试吗?”
陈恩默默地看着蠢货儿子,那份钝感力简直了,只怕要把刀架到他脖子上才晓得危机。
陈恩抱手隔了许久才道:“三郎以为,二者可有特别之处?”
陈贤戎:“州府里有大中正,只要是惠州境内的士人,皆有机会评品论级,何必要下什么求贤令?”
他忽略了一点,求贤令是没有门槛的,门槛设在考试里头。而通过大中正则需要人脉举荐到他眼皮子底下才看得到。
有时候陈恩不禁生出恨铁不成钢的埋怨,却忘记了陈贤戎跟陈皎的不同之处。
一个从出身就是上层,看到的东西自然是上层的;而另一个则是从下层跳上去的,看到的东西自然在下端。
陈恩想说什么,终是忍下了。
陈贤戎从他的欲言又止里看到了嫌弃,被自家父亲不耐烦打发出去后,他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自己说错了话?
那份科举制的提案转手到了崔珏手里,他认得陈皎的字,跟她的人一样张牙舞爪的,有些丑。
崔珏认真地研究了半天,起初也觉得考试的意义不大,因为州府里挑人的时候就会考时事或地方政务。
但后来经过细思后,才明白了其中暗藏的意义,合着是想避开朝廷派来的大中正自己选人呐?
崔珏越琢磨越觉得里头有门道,这会儿吴应中还在魏县,若不然倒可以讨论讨论。
陈恩差人来把他寻了过去,崔珏拿着那份科举提案去上司的官署。
陈恩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求贤令和州府里的考试有何区别?”
还好崔珏脑壳聪明,回答道:“门槛。”
陈恩愣了愣,为什么自家养的儿子就那么笨呢?
“且细说。”
崔珏赶忙道:“通常能到州府进行考试的士子已经筛选过了,而求贤令则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到州府进行考试选才。他们没有门第之分,身份贵贱之分,只要有本事,谁都能来。”
陈恩点头,“回答得甚好。”停顿片刻,又问,“文允以为,求贤令可管用?”
崔珏深思道:“管用,不过……得过大中正郑眠那关,毕竟得靠他挑人上报到朝廷。”
陈恩试探问:“我们可有操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