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多数官僚的想法,因为一直以来王朝延续都是这样的,大家都这么玩儿。
只是他们忘了陈九娘,那个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回顾历史的现代人。
昌南兵败,应宁被夺,给朝廷带来沉重打击,些许人已经打了退堂鼓。
沈乾敏留下士兵清理战场,又整顿官兵围困凤山,势如破竹。
京中的崔珏得知消息,亲自去了一趟凤山。大营里的沈乾敏听说他过来,忙出去接迎。
崔珏问起这边的情形,沈乾敏道:“我与徐都尉等人商议,打算只围不攻,看皇陵里的那帮人能稳得住多久。”
崔珏深思半晌,方道:“我倒有一计。”
于是这帮人打心理战术,让官兵们喊话传信,若谁能杀了王太后和天子匡扶正义,便不会攻打,若不然放火烧山,全歼,一个不留。
消息放上去果然搞得人们各怀鬼胎,多数官员都不想陪葬,禁卫军也各自为营。
起初沈乾敏等人以为要围困好些时日,不曾想仅仅只过三四日那些人就绷不住了,窝里讧打了起来。
半夜驻扎在山下的惠州兵听到山上的喊杀声,全都出来看情形。崔珏在营帐里,谢必宗进来道:“山上打起来了,估计是内讧。”
崔珏穿好衣裳,也出去看情形。
底下的军营燃烧着大量火把,崔珏身披斗篷,汪倪在身侧护卫,徐昭过来,说道:“文允此计甚好,若能不动用一兵一卒就把凤山拿下,那我们要省事得多。”
崔珏道:“他们的主力被瓦解,我就不信山上那帮人不想活命,只要有想活命的人,自然就会钻营法子。”
这不,待到翌日正午时分,果然有人前来求和,说已经把王太后和天子的首级取了。
崔珏命文武百官护送首级下山,又差人去京中请方家人前来指认,只有方世林他们才晓得朝廷官员有没有遗漏。
得知凤山这边的情形,方世林精神一振,问谢必宗道:“天子的首级当真被取?”
谢必宗:“正午时分那边就差人下山说被取了,家主差我前来请方都令过去辨认。”
于是方家人快马加鞭赶往凤山。
辨认首级已经是第二天了,所有文武百官体面全无,双手被绳子捆绑,像蚂蚱似的一串进入大营。
方世林并未暴露身份,躲在营帐里看那些官员,确定大部分高官们都在,崔珏才放下心来。
王太后和天子的首级经过方世林辨认后,确认无疑,那些官员才被押送回京。
禁卫军们内讧也死了数百人,有的逃了,有的愿意归降,一盘散沙。
徐昭亲自领兵上山清理残局,崔珏则押送官员们回京,处理后续事宜。
奉州捷报的消息迅速传了出去,当惠州的淮安王得知成功夺取应宁后,笑得合不拢嘴。当初陈皎劝他夺奉州,不曾想这场突袭打得漂亮。
许氏见他心情高兴,在一旁说道:“郎君遇到了什么大喜事,高兴成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