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大荒扶妻人 > 第二百七十四章 纳贡派 我家公主英明神武(第2页)

第二百七十四章 纳贡派 我家公主英明神武(第2页)

这一句,更是让他鼻头一酸。

现在魏国内部男丁稀缺,相当一部分压力都落在了女人的身上。

但耕种向来都应该是男子出力更多一些,面对着歪歪扭扭的禾苗,谁又忍心责怪女人?

如今秋收时节,也同样是靠女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哪一句,不是直戳魏国的要害?

就连贺啖这个军中统领看到了,心头都是一揪一揪的疼,更何况那些把家中顶梁柱送到军中当大头兵的那些家庭。

近些年,魏国打得太惨烈了。

用“古来白骨无人收”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贺啖攥着军报,情绪已经压抑到了极点。

这首诗,绝对不是齐国人写的,因为齐国文人大多没有卵蛋,更体会不到悲壮的情绪。

他们只记得魏国打齐国的时候超凶,根本不知道魏国内部有多惨烈,哪来的办法对魏国的处境感同身受?

而在荒国,除了那位大荒文曲星以外,也没有任何人有此文采。

这首诗,已经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魏国。

但凡认识几个字的,都能读懂这首诗的含义。

即便不认字,听上几句,也能轻易被带入情绪当中。

军报是皇帝亲手写的。

只写了这首诗,并没有写魏国民间的反应。

但贺啖只看这首诗,就能预料到民间情况究竟如何。

荒国那边建的避难所,拢共收了三十万难民,后面又扩充了避难镇的规模。

虽然听起来很多,但相较于魏国的人口基数,只是九牛一毛。

影响劳动力的问题,已经被魏帝的一纸标准完美解决,凡是去避难镇的,都是近乎毫无劳动能力,并且家里没有其他劳动力,一到冬天就容易饿死的那种人。

虽然会让荒国的形象大大提升,但按理说短时间内对魏国劳动力的影响应该不会那么大。

但……

人都是会比较的。

而且坏就坏在了比较上。

一家人,只有老人和幼童,自然符合避难的标准。

但就是有那么一批家庭,有老人有幼童,又偏偏还有女人,便没有资格去避难。

女子无法去避难,老人和幼童同样无法避难。

到了秋收,一家老小只能抱头痛哭。

哭累了,一家人就一起下田里,在针尖一般的卖地里收割,割完的麦子放在拖板上,系上一头绳子,再把另一头栓在女人瘦弱的腰上推回家。

别人家的老人和幼童都能走。

我们家的老人和幼童为什么走不了?

若是他们吃上荒国救济的粮食,我就能慢慢割,我饭量小,哪怕收割不及,一部分粮食烂在地里,也足够我一个人口粮了!

很多人都在想这个问题。

他们不懂数字,不知道荒国也收不下她们。

更想不通魏国朝廷也不希望她们离开,更不允许粮食烂在地里。

贺啖不敢想了。

一想就痛苦得心尖颤抖。

只能盯着地图,逼迫自己复盘之前的战役,亦或是想出后续的战略。

但不管怎么转移注意力,他都很难从这股情绪中挣脱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