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 第246章 番外一(第2页)

第246章 番外一(第2页)

车哥有时会将信寄给她,有时会寄给球哥。

吴玉琢去年只收到车哥的三封信,她以为其他信寄给球哥了,但是与对方一打听,球哥的待遇还不如她呢,只收到了一封信。

车哥不给他们写信,那时间肯定是放在别人身上了。

三舅妈在信里说,出租车每天回家都在稿纸上做题。

吴玉琢猜测,那恐怕不是做题,而是给对象写信呢!

叶满枝对这种情况也没啥可说的,她在出租车这个年纪时,已经跟吴峥嵘结婚了。

臭小子长大了,想谈个对象,家长也没立场反对呀!

想起自家的两个侄子,大姐嫌弃道:“你说咱家这几个小子,一个两个都不让人省心。出租车和起球刚毕业一年多,按理说参加高考还是有优势的。居然全都落榜了!”

叶满枝心知她又想显摆了,顺着她的话说:“哎,臭小子哪有晓婷省心呀!要看学习成绩,还是咱家晓婷厉害!”

她这番夸赞是发自真心的。

大姐家的晓婷66年初中毕业,之后参加工作十余年,再没上过学。

但这孩子挺上进,笔杆子好,在網站:??????。????????。??????单位也没把学习放下,听说还自己借来课本自学了高中课程。

去年参加高考,人家一鸣惊人,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了。

别说大姐逢人就吹,连叶满枝这个当小姨的,也帮大姐一起吹!

孩子太争气了!

大姐前段时间刚跟单位请了假,亲自陪孩子去北京报到。

再回滨江以后,那嘴角就没压下来过。

她俩提着布口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大桥的方向行进。

而跨江大桥上,一列执勤的女兵正沿着铁轨巡逻放哨。

陈淼淼的目光扫向桥下,不经意发现了正在靠近的两个身影。

她轻轻点了一下前方战友的后背,“吴玉琢……”

“嗯?”

“你往两点钟的方向看!”陈淼淼问,“那个穿军大衣的女同志是不是你妈妈?”

吴玉琢脚步不停,继续跟着班长的口令前进,但是脑袋已经偏向大桥下面了。

果然,还真是自家妈妈!旁边那个好像是大姨!

这座大桥是连通两岸铁路的,禁止行人上桥,平日里甚少有人来大桥附近转悠。

除了附近居民区的淘小子,就只有守桥兵的家属们。

吴玉琢班里有两个滨江本地人,她俩的家属来得最勤,而且每次都提着大包小裹。

家属送一次吃的,全班的姑娘都能跟着沾光。

所以,其他人比吴玉琢本人还盼着见到她的家属呢。

陈淼淼的声音随着江风送进班长的耳朵里,班长的口令声微顿,即将出口的向后转指令,被她憋了回去。

一列女兵就这样一路向前,直接走下了大桥。

吴玉琢背后挎着枪,站到大桥入口的位置放哨。

闺女当兵将近两年,叶满枝每个月都来看她,给她和战友送点口粮和零嘴。

这套流程她早就熟悉了。

闺女替国家站岗,与小时候在大院门口站岗可不一样,现在是有纪律的。

她作为家属不能随意上桥打招呼。

所以,她和大姐并没有靠近大桥,远远地跟有言挥挥手,提着手里的布口袋晃了晃,又熟稔的指向不远处的哨所,意思是将东西放到哨所里,让她有空去取。

吴玉琢并没挥手,笑着在原地敬了军礼,回应了妈妈。

看到这个军礼,叶满枝忍着鼻腔里的酸涩,再次挥手,然后拉着大姐去哨所送东西。

她家有言打小就爱照着她爸的样子敬军礼,以前只能模仿,如今终于名正言顺了。

大姐又暗戳戳埋怨了吴峥嵘一番,“有言在这里站岗两年,算是把前面十几年没吃过的苦都吃了。”

叶满枝说:“这样也挺好的,谁能一辈子顺风顺水?趁着她年纪小,让她多接受点磨练,也算是个宝贵经历。”

反正她跟吴峥嵘不舍得对闺女大操大练,只能指望部队帮他们锻炼一下孩子了。

*

叶满枝将东西放下就离开了。

吴玉琢站岗辛苦,好在单位离家近,每周都能回家半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