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认识,他们只差一点点就能变成夫妻了。
听说对方的女儿在军校读书,出落得十分优秀。
周牧有些涩然地想,要是当初跟自己结婚的是叶满枝,俊峰应该不会被养成如今这副样子吧?
这些他只能在心里想想,面对妻子的问话,他最终仅说出一句,“我俩以前是高中同学,她也是656厂子弟。”
*
对于这次碰面,叶满枝其实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平静。
她跟周牧有十多年没见过面了,家人们也很少提及周牧的现状。
她对周牧的情况其实并不了解,所以当她看到周牧的爱人和孩子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震动的。
等到吴峥嵘从北京回来,关起门来,她就迫不及待地分享了那天的见面情景。
“他们两口子还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叶满枝感叹道,“我的天啊,咱家有言都能谈婚论嫁了,周牧的闺女可能刚上小学。”
她跟周牧是同龄人。
认真算起来,周牧生那孩子的时候,可能已经奔四了。
吴峥嵘打断她的感慨:“你说的那个孩子好像他的。”
“啊?那是谁的啊?”
“他跟前妻有一个儿子,跟第二任妻子没有孩子,你说的那个小姑娘应该是女方带来的。”
重组家庭,一人带一个孩子,还挺公平的。
叶满枝拧眉回忆了一下,疑惑道:“不能吧?我瞧着那孩子跟周牧长得挺像的啊。”
孩子跟现在的周牧不是特别相像。
可叶满枝跟周牧打小就认识,周牧小时候的样子她还有印象呢。
尽管那天走得匆忙,但是双方距离不远,小姑娘的长相她看清了,跟周牧少时还挺像的。
吴峥嵘对周牧的了解全是道听途说,他没见过对方的孩子,当然也就无从得知这父女俩长得像不像了。
不过,二婚妻子带来一个孩子这事,错不了。
叶满枝与他交换个眼神,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狗改不了吃屎”。
这孩子该不会是周牧亲生的吧?
他二婚也不过三四年时间,那孩子瞧着已经六七岁了。
这人可真是,真是……
叶满枝不知道还能说什么,摆摆手不想提了。
吴峥嵘的神情也有些微妙,转移话题说:“别管别人家的事了,先操心你亲闺女吧。”
“有言怎么了?”
“我看她跟那个什么宋锦生可能有情况。”吴峥嵘将这次去北京的经过讲给她,给出结论,“那小子挺会献殷勤的。”
而且外人还感觉不到他在给谁献殷勤。
要不是他留心观察,未必能能发现情况。
叶满枝没有老父亲的矛盾心理,笑道:“他要是真的会献殷勤,其实也挺不错的,最起码咱家有言获益啊。搞科研本来就挺累,要是能找个会照顾人的,那能给有言省不少事。”
这个小宋能献殷勤,比那些只会嘴上说说的男同志强多了。
吴峥嵘还是那句话:“再看看吧,有言不说,咱们就只当不知道。”
然而,吴玉琢对自家亲爹还是很了解的。
只看他在路上的反应,就猜出爸爸可能是看出什么了。
因此,吴峥嵘那番话只说了两个月,吴玉琢就将一辆小汽车开回了大院。
叶满枝回家时,瞧见了停在自家门口的红色小汽车,疑惑道:“这是谁的车啊?怎么停在这里了?”
“我开回来的,学校没地方停车,暂时停咱家门口吧。”
吴峥嵘从书房里走出来问:“你从哪弄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