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正常,任何新鲜的事物,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守旧派拒绝创新,激进派热烈欢迎。
所有在我出生之前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就叫传统,
所有在我中年以後出现的东西,都是叛逆的,是反人类的。
老头子们无法接受这样的创新,因为这让他们感觉到他们要被时代所抛弃。
没有人喜欢承认自己是落後的,所以他们惶恐,继而愤怒。
舞台上李青衣丝毫不为所动,这条路本就艰难,只有置之死地而後生。
年轻人们议论纷纷,对这种新奇的东西感到好奇。
《赤伶》还在继续,李青衣唱的是一出爱国的戏,这一幕反差感极强。
戏子唱着爱国的戏,却是在给侵略者们唱,画着小丑脸的侵略者嘻嘻哈哈不成正形。
叮当,一枚大洋被扔到李青衣脚下。
观众们无不愤怒,胸中的怒火快要喷薄而出。
李青衣唱着戏中戏,其他人开始登场了,他们在堆柴火。
侵略者哈哈大笑,李青衣换了戏曲:「啊啊~啊啊啊啊~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好听到极致的戏腔让观众们纷纷鼓掌。
「戏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李青衣开始唱起了《赤伶》,很多人就是冲着这首歌来的。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戏腔,又见戏腔,完全融入到剧本里的戏腔,让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情字难落墨他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舞台上火焰开始烧起来了,侵略者们凶性爆发,开始残杀群众。
「浓情悔认真,
回头皆幻景。」
李青衣不管不顾,只是在舞台上唱。
有观众注意到歌词有些不一样,阅原版的《赤伶》并没有这几句词,但是在李青衣唱来,大家都觉得改得挺好。
这个版本不是hita原唱的版本,而是大魔王谭晶的改编版本,在原有的歌词上,前後和中间各添加了几句戏腔。
比如最开始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中间的「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景」。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望燕云望汴梁梦一晌。」
最後一句,让「位卑未敢忘忧国」,有了具象化的体现。
李青衣的演唱,有种家破人亡的凄凉感,他对情绪的把控,很容易就让观众们代入其中。
如雷般的掌声响起,观众们大声叫好。
就连不少白发苍苍的老爷子也在鼓掌叫好。
从现场的反应来看,这部戏是成功的,老年人在鼓掌叫好,年轻人更是兴奋不已。
戏腔歌曲之所以能够比戏剧还要火,靠的就是能听懂又好听,现在他们在正式的戏剧中听到了改编後的《赤伶》,怎麽能不激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