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天,许诺就把葬礼进行曲堂而皇之地加了进去,并且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万物皆可葬礼」。
然而很快他又黯然起来,他尝试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激起民众的爱国热情,然而没有任何一次,能够像现在这样,观众们自发跟着唱。
他经历过汉斯的衰落,为此深感心痛,他想通过研究华夏,来推动祖国的复兴。
很简单的两个字,却是很多国家拼了命都无法让民众有这种意识的事情。
第一乐章坚毅雄壮,奏鸣曲式,一下子就让观众们感受到那种英雄气概。
现在是第三次。
於是曹休示意中场休息,今天的音乐会,还没有结束。
斯坦因,是汉斯人。
观众们听的热血沸腾,想要跟着唱。
第一乐章结束,第二乐章响起。
沉痛的音乐,让大厅里的气氛都变得肃穆起来,悲伤弥漫在大厅里。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人把葬礼进行曲这种形式加入到交响乐中,从未有过。
蓝星有拿破仑,却没有贝多芬,自然也就没有了这一段故事。
《黄河大合唱》正好又是音乐领域,他听了不下一百遍,终於从中找到了华夏崛起的原因。
不过效果显而易见,现在他们不管是面对什麽样的环境,都能够做到不出错。
在华夏,人民可以自由高估中华民族万岁,伟大的兔子万岁,但这汉斯,这是不可以的。
即使是不懂交响乐的李凯旋,也能切身体会到其中的悲伤。
在外媒指挥家的投票中,第五交响曲《英雄》排名第一,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乐》排名第二,《命运》则排到了第十一名。这首《英雄》,是贝多芬为拿破仑而作,他在扉页上亲手写道:「为波拿巴而作」。
而在观众们听来,音乐一下子就变得轻快起来,充满了生机活力,像是在庆祝。
无论是白头鹰高卢鸡约翰牛还是脚盆鸡里那几只,都无法跟他相提并论。
斯坦因听得如痴如醉,他对华夏的悲惨历史有过很深的研究。
英雄离去了,人们感受到了彻骨的悲伤,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他们必须从绝望中站起来。
李凯旋直视前方,他看到那个伟岸的身影浮现在眼前。
事实上华夏历史一直都是一个热门的主题,尤其是对於那些迫切希望祖国崛起的人来说,这是必修课。
那时候他才几岁,还不明白为什麽父母爷爷奶奶哭得撕心裂肺,直到长大後,这种痛才终於在他心里炸开。
爱国。
平时他们是怎麽训练的呢?
现场爆发出一阵哄笑声,声音贼大,很多人甚至是扯着嗓子在笑。
第一次是壶口瀑布,露天环境下的演出,许诺指挥。
华夏近代就有这样伟大的人。
但李凯旋可以,他轻松就读懂了曲子的含义。
鼓舞士气也好,激将法也好,他们的观众很优雅,更懂礼仪,但是他们更没有心。
太稀罕了,难得见到许诺如此吃瘪。
李凯旋视野开始模糊起来,他经历过那一天。
斯坦因很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用华夏一句老话叫做「成王败寇」,失败者没有资格谈荣誉,也不被允许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