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宋朝大官人 > 第二百零八章 风波渐平(第1页)

第二百零八章 风波渐平(第1页)

翌日,李拐子回到家中。他一家子,自然是高兴得落泪了,李拐子嘿嘿笑道:「他娘,我计划好了,想办法把地丶院子卖了,迁到别处去。不然,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受人家冷眼。」

主妇哭泣,孩子也跟着哭泣,主妇道:「我都听你的,这地方,自我嫁过来之後,就没受过一天的好眼。」

「嗯,我计划好了,买了房子,再加上我这些年的积蓄,去小县城里开个小饭店,嘿嘿,还能剩下些钱。」李拐子笑着道,母子俩也不哭了,被他自信感染了。

这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有人喊道:「李拐子,还记得杨某吗?」

李拐子虎躯一震,眼睛里面冒出来不属於他的一束光芒,拍拍母子俩道:「你们先进去吧,收拾好东西,转天我们就迁走,地方我都选好了。」

母子俩进去了,李拐子才走出来,手上握着一个弯弯曲曲大的拐杖,那拐杖,好似一把刀一样。李拐子虽然一瘸一拐的,但无形之中,出现了一股威压。

他的对面,是杨开。

「李拐子,你老了。」杨开淡淡道,看不出任何的表情波动。

「你正当年。」李拐子道:「你是来报仇的?」

「我早就说过,冤冤相报何时了,当年的事情,一笔勾销。」杨开依旧面无表情地说道:「今天我来找你,有事相求。」

「你还有事求我?呵呵呵……我李拐子,依旧不管事了。」

「算你报恩,行了吧?」

「报恩?」

「昨天救你的那个书生,是我徒弟。」

李拐子眼睛一闪,回道:「徒弟比师父可出息多了。说吧,什麽事情……」

远处,临川军州军里,陈初六和王益在一起叙旧。不打不相识,若是平常相见,王益也就是拱拱手,叫声叔父。经过了昨日那事之後,王益对陈初六的为人丶学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打心里面佩服陈初六了。在学问方面,他更是钦佩至极。

且不说陈初六少年怀才,就算是而立之年的人,有陈初六这番学问,也是极为了不起的事情了。倒是陈初六对王益的身世十分好奇,询问之下,原来他父亲是王家老二,但早丧了,而大爷又没儿子,便过继到了大爷王贯之底下。

但王贯之只把王益当做後路,平日里当然用心培养他,但心里,王贯之觉得自己肯定还能行,一定能生出来一个儿子来,但却生不出来。在历史上,他也真的没有生出来,所以王安石出名之後,他作为王益的父亲,也没能随着出名。

王益和王贯之的关系比较纠结。名义上,他们是父子,实际上,却是伯伯和侄儿,此外,王贯之尽了父亲的一切职责,除了真的当他父亲。王贯之准备让王益自己选择,而王益也感恩他这些年的护佑,还是当儿子,常有书信来往。

就这麽个关系,王益知道了陈初六,而今天恰好认识了。更加巧的是,这个王益中进士不久,是大中祥符八年,蔡齐榜进士,也就是萧贯考中榜眼的那年。

知道了这层关系,陈初六来了劲,心中笑道:还真是怎麽转圈子,都能和王家搭上关系,真是斩都斩不断的缘分。

陈初六笑着问道:「损之,你现在有没有儿子?是不是叫王安石?」

「啊?」王益摇头道:「没有,我膝下有二子,一子叫王安仁,一子王安道,尚在牙牙学语。不过……拙荆又有了孕……」

「嗯……」陈初六深以为然,王安石正是老三。

谈了一些话,陈初六把关系留在了这里,又给狄靖说了些好话,使得狄靖以功累升到了小官,这辈子算是够了。那狄青,就这样跟在了陈初六身边。出了临川军,赶奔临川县,这一路上的风波,总算停歇了,又过了四五天,才回了临川。

在外奔波大半年,游山玩水,陈初六也看厌了名川大山,回到家中,自然是葛优躺了十几天。什麽事都不做,书也不读。早饭吃了等中饭,中饭吃了等晚饭,晚饭吃了等睡觉,陈初六是三等公民了。

周氏不知道从哪一堵透风的墙知道了盼儿和陈初六的那档子事情,这下好了,周氏天天给盼儿炖鸡汤,鲫鱼汤。但等了许久,也不见盼儿肚子大起来,月事按时到来。

也不知道周氏用了什麽办法,逼着盼儿说出真相,原来陈初六每次都留一手,这自然是不能怀上了。周氏看陈初六的眼神变成了看「败家子」的眼神,好啊,你不是厉害吗,天天让你吃甲鱼汤,吃鹿茸,看你能不能次次留一手。

周氏抱孙子的愿望,从所未有的强烈。

陈初六的老弟,如今也已经找了家好私塾读书起来。周俊更是补入内舍,算是成熟了许多。

天禧四年,工部侍郎杨乙进为翰林学士,寇准为太子太傅,莱国公,丁谓权力越来越大,中书舍人钱惟演和他讲起了联姻,但没下文。皇后刘氏族人霸占百姓财产,皇后想要回护,寇准却坚持要惩处。

寇准暗中跟杨亿说:「天子多疾,後宫乱政,请公起草诏书,令太子监国,以安天下。事成之後,准愿助君为相!」

杨亿害怕,拒绝了。不久之後,这件事泄露了,丁谓等人合起来攻击寇准。

天子也怀疑了,把晏殊招来:「你看怎麽处理寇准?」

晏殊吓了一跳道:「臣只管外臣,这不是我的职责。」

又把钱惟演叫来,钱惟演之前就讨好丁谓了,便道:「按王若钦的例子,可以封太保,优礼待之,封国公。」

天子道:「那就是莱国公吧,太保就不用了。」

晏殊之前被天子误传,怕别人以为这个决定是他做的,引来祸患,躲在翰林院不敢回家。

於是,中书侍郎就只剩下了李迪,意外的成为了唯一的实权宰相。但中书侍郎,一般有两个,现在缺一个,天子就问钱惟演谁可担任。

钱惟演举了几个人,天子都默然不应。过了一会儿,天子道:「以参知政事李迪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平章事。兵部尚书冯拯为枢密使,同平章事。」

平章事是宰相的意思,一般是两个,一文一武。参知政事主要主持政事,所以李迪还是吏部侍郎。枢密使管的是军事,也同平章事,但却是管军事,所以冯拯还是兵部尚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