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宋朝大官人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皇长子(第1页)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皇长子(第1页)

俞美人诞下皇子,乃是当今天子的皇元子。这绝对是普天同庆丶万民同贺之大事。自从儒家成为治世之学以来,孝悌之义就是人们心中价值取向最为认同之处。

不孝有三,无後为大,这传递香火,也成了从天子到庶民,都逃不开的追求。天子已有二十五岁,登基也有一十三载,至今没有子嗣。生过几位皇女,也只留下了一位还活着,剩下的全都夭折。

这个时候,朝野上下都是比较担心的。生不出孩子,陛下您佳丽三千,总不会是三千佳丽的毛病吧?生一个夭折一个,会不会是陛下这个这个龙种有些毛病呢?

古往今来,英年早逝的皇帝,也不在少数。若是当今陛下突然死去,这万里江山社稷,该有谁来继承呢?若是由此生出大乱,不知道多少黎民百姓要流离失所,也不知道多少文官武将要抛头洒血。

故而不论官绅军民,都关心此事。哪怕赵祯自己,也为这件事操碎了蛋,可就是生不出皇子。生病之时,还跟陈初六提过要择选诸藩王之中,贤良之人为储君。而如今,皇元子诞生了,这就给天下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不用说,此子出生之後,定是有万般宠爱。但王中正这个时候,没时间想这些,只能瘫在地上以泪洗面。这可是王中正真情流露,说实在的,他还是忠心耿耿的。

哭了许久,王中正面北而拜,抬头告天。而这群太监里面,也有一人,趁着别人不注意,偷偷转身离去。

俞美人宫外,宫女太监跪倒了一地。王中正受人搀着,从外面走了进来,在产房外头,道:「老奴贺喜娘娘千岁,喜得皇子。这是陛下的皇元子,将来继承皇位,娘娘可就是太后了。」

产房里面,俞美人,声音虽小,但精神还显得不错:「本宫倒没想这孩子将来继承这江山社稷,只愿他能平安长大,为父分忧,做一名孝贤的王爷,也就是了。」

王中正得到了这个喜报之後,没有第一时间,去通知陛下。只因为这孩子生产之後,母子都未脱离危险,故而稍等片刻,探清楚情况之後,才能前去报喜。

听得俞美人精神尚好,方才皇元子的啼哭,也是响彻云霄,中气十足,王中正心里稍稍安定了下来。旁边一看,招来伺候生产的一些接生婆,小声问道:「情况如何?」

接生婆回到:「顺产,万事亨通,母子平安。小皇子,估摸着有八斤多,胖乎乎,大富大贵长寿的面相。」

王中正这才微微颔首,吩咐这产房之外的人道:「好生伺候,若是出了半点差池,这满院之人,一个也别想逃。咱家这就去给陛下报喜,陛下见了皇元子之後,你们这满院之人,皆有一场富贵。」

众人磕头道谢,王中正随手点了一个身材健壮的太监,道:「来,你来背着乾爹,赶紧往陛下的寝宫去!」

就这样,那太监背着王中正,一路小跑,就跑到了赵祯身边。将消息报给赵祯,赵祯将手中的奏摺就地一扔,就摆驾俞美人的宫中。

可到了俞美人的宫中一看,这里已经来了人了。王中正脸色一变,知道这是皇后来了。可谁率先去通知皇后的呢?皇后没孩子,俞美人生了皇子,王中正哎呦一声,这别出什麽娄子呀!

赵祯现在也是将喜色按下,来到了俞美人宫中。冷眼一瞧旁边的太监,问道:「皇后在哪里?」

那太监回到:「陛下,皇后娘娘,刚进产房,是看俞美人和皇元子去了。」

赵祯脸色一沉,赶紧迈步进来,却在这时,产房门自己开了。曹皇后从里面走出来,见到赵祯,一脸惊讶,随即喜上眉梢,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俞美人生下了皇元子,而且母子平安啊……」

瞧她这模样,赵祯没瞧出蹊跷来,便稍带笑意,回到:「梓童,这麽晚了,你怎麽还没睡啊?」

曹皇后笑了笑道:「陛下,妾身早就知道,俞美人要产子。故而一晚未睡,等在宫里,这还准备了许多产後应用之物。赶到这里一看,这群伺候人的,太不懂事了。俞美人在产房产子,里面也没人收拾。就是陛下来看,也不大方便。」

赵祯闻言,点点头道:「哦,那梓童可就有心了。眼下俞美人与皇子,可还安好?」

曹皇后笑道:「母子平安,只是有些疲倦。眼下这里头应当是收拾好了,陛下进去瞧一眼就行,千万不要逗留过久。」

赵祯瞧瞧推开门,里面尚有一丝血腥之气。但赵祯也顾不得这许多了,来到了俞美人床前,便是一阵温存安慰。还问了问皇后来这里做什麽。俞美人倒也实话实说,曹皇后到这里来没别的,就是为了照顾她的,无半点非分之想。

可在这外头,王中正却将刚才那些太监,都叫到了跟前。稍加审问,便将这报信之人找了出来。从今往後,谁也没瞧见过他了。这宫里的明争暗斗暂且不表,这消息迅速传到宫外之後,这满京城的官员,全都从床上翻下来了。

这就是破天荒的大事啊,什麽开疆拓土,什麽治水抗旱,都不如皇位得继的事情要大。这件事情,可是绝不会失手的拍马屁好机会,加上赵祯的二十五史,这就是双喜临门。

政事堂按下那些报忧的奏摺,先不上奏,专挑选各地报上来的祥瑞奇观,昭示皇元子降生之日,天清地明丶百瑞腾升,乃是福降。故而看史书上记载的历代帝王,出生的时候,总是天有异象,什麽紫气东来之类的。

但在群臣纷纷上表贺喜之时,陈初六却是有不同看法。各州报上来的祥瑞格外多,他忙得不可开交。但他知道,这些祥瑞报上来,也是白报。赵祯终其一生,都没有孩子。

可陈初六在想,要是保下来这位皇子,自己亲自培养,岂不是比那收养的要好?收养的就是英宗丶神宗,在这之後哲宗,再之後就是徽宗丶钦宗,亡国之君了。

犹豫了半天,刚要随大流上表贺喜,却听得礼部堂官报上事情来,辽国使臣抵达汴京,需要陈初六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前去迎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