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担心安夏会做出错误决策,毁了一个发展前景很不错的企业。
“您放心,不会的,光纤厂员工的工资和奖金由总部发放,不从工厂的收入里出。”
安夏轻轻松松的一句话,是财务部和业务部连续几天疯狂算出来的结果。
计算能拿下多少订单,计算订单的利润,计算总部要补贴他们多少钱。
扣扣索索,算出来一个勉强能平衡的结果。
公司里的高管提议可以再找到像高盛那样的投资公司,合理的利用资本运营,这样公司的压力会小很多。反正光纤厂都已经拆出去了,就算研发失败,也不会拖累母公司。
安夏有什么办法,她也很无奈啊。
她是不知道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吗?
根本就找不到愿意投钱的人。
本来,以紫金科技在国内的名声,各国投资基金公司的代表看到紫金的员工上门就很开心。
尤其是华尔街的几位老牌站街大户,看见紫金的人上门,笑得那叫一个灿烂。
然而,等他们听说上门来拉投资的项目是通讯基础建设,再详细一点,是光纤技术……
接待人员的笑容几乎是肉眼可见的瞬间僵在脸上,如同亿万年前被树脂包裹着的史前昆虫。
嘴角还能勉强保持着弧度,都是他们有职业素养,未来还想跟紫金做生意。
光纤现在的利润是很高的,但是紫金的盈利模式并不符合投资公司的利益。
无论用怎样动听的语言去粉饰,都讲不出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
安夏甚至都拿了瑞幸的套路,想去随机坑几个幸运投资人。
可惜没有成功。
瑞幸跟光纤不一样,咖啡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喝,就像化妆品公司说「有皮肤的女人都是我们的客户」,安夏当年在牡丹厂说「每个要睡觉的人都是我们的客户」。
虽然有点无限扩大化的意思,但还是很有说服力。
光纤这东西,又不是人人都能来一米当跳绳……就算真的能当跳绳,谁也不会天天买根新跳绳。
更何况,紫金是要搞自主研发,跟把咖啡豆磨磨碎,冲一冲就必然能出一杯咖啡的无门槛业务完全不一样。
国际投资基金指望不上,国内也是一片荒漠。
「瀛海威」亏损严重快不行的时候,张总辞职离开,然后就做了早期的中国风险投资公司。
如今的赢海威正如日中天,风投公司什么的,根本就不在张总的考虑范围之内。
私人不行,国家也不行。
许多年后,有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他们会为他们看中的企业投资。
至于现在……连「基金」都没有,更别提产业基金,申请拨款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