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怎麽这个时候过来?”瑾华吩咐着人上茶,上点心。
康熙坐下,又伸手将胤祀拦在怀里:“皇玛嬷想见所有的曾孙,朕来跟你说一声,免得你担心。”
瑾华几乎在瞬间想到了历史上,十二阿哥是由苏麻喇姑抚养的这件事情。
瑾华倒是不担心胤祀会遇上这样的事情,若是孝庄本人,她还会担心一下,是苏麻喇姑就不可能轮到胤祀。
她一个皇贵妃的儿子让一个奴才抚养,皇家的脸面不要了?这就不是对苏麻喇姑施恩了,而是逼苏麻喇姑殉主了。
孝庄是真心想要苏麻喇姑晚年有个依靠的,她不会做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这两年,慈宁宫虽然和永寿宫井水不犯河水,但也有几次,孝庄精神头好的时候,试图在请安的时候为难瑾华。
只是都被瑾华不软不硬地顶了回去。
孝庄倒是想计较,但一来,她精力不济,二来,康熙护得紧,她已经失去了福临,也不想与康熙闹僵。
何况,这两年又有新的阿哥出生,她发现,康熙对瑾华也不是什麽专房独宠,太皇太後实在没有立场太过为难瑾华。
几次之後,便也偃旗息鼓了,瑾华这两年也过得舒心了很多。
她发现胤祀知道康熙又有小阿哥的时候,连着小心翼翼观察安慰了她好几天,确认她没有伤心,这才放心。
瑾华有这麽个贴心的儿子,还去为了康熙伤心才是脑子不清楚呢。
最难的时候,都是自己撑过来的,说句实话,康熙後面还有一大串的阿哥呢,她伤心得过来吗?
看她出神,康熙便说道:“怎麽?这麽不放心?”康熙笑着对胤祀说道,“你额娘这样可不行,你是男子,可不能总是把你拘在身边。”
胤祀决定莽一下:“儿子就想跟额娘一块儿!”
“嘿,你个臭小子,不识好人心,皇阿玛是为了谁啊?”
“哼!”胤祀哼了声,从康熙膝盖上下来,跑到瑾华身边:“额娘放心,儿子很快就回来。”
他大概能猜出将所有阿哥们叫过去是为了什麽,他有几次跟着额娘去慈宁宫请安,亲眼见证过孝庄是怎麽为难瑾华的。
因此,他对慈宁宫并没有多少好感,他知道孝庄这是要交代临终之言的意思,因此安抚瑾华,让她不要担心。
瑾华对胤祀温柔地笑笑:“额娘不担心,让曹青云跟着你去,好不好?”
瑾华在胤祀能听得懂话的时候,就会慢慢跟他说话沟通,尽量让他明白发生了什麽事情,很多关于胤祀的事情,也会征求他的意见,不会因为他是个孩子就糊弄他。
所以,胤祀到现在还没有爆马甲,跟瑾华的教育也脱不开关系。
永寿宫的宫人都知道,小主子是个从小就有主见的,身边的人事大多由他自己做主。
在胤祀断奶後,瑾华在问过胤祀的意思後,就做主给了两个奶嬷嬷一大笔赏赐,将人放出宫了。
在琼玉地紧迫盯人下,这两个奶嬷嬷都算老实,但瑾华经历过康熙对曹孙氏的厚待,她是不敢让奶嬷嬷一直待在胤祀身边,影响他的成长的。
好在,胤祀对奶嬷嬷并不依赖,瑾华提出放两位嬷嬷出宫与家人团聚的时候,胤祀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瑾华顺利将人送走,与高洋他们商量过後,又将曹青云给了胤祀,曹青云很喜欢胤祀,又从襁褓开始,一路护着他长大,他很乐意待在胤祀身边。
胤祀身边从小就有曹青云存在,对他很是熟悉,没有一点勉强就接受了曹青云,把个曹青云感动得不行,他是知道的,小主子看着性子好,但能被他看在眼里的没有几个。
至于其他的人,瑾华还在慢慢挑,反正离胤祀去阿哥所还有几年。
康熙跟瑾华说完事後,就领着胤祀直接往慈宁宫去了,曾经这样的偏爱都是属于太子的,但近两年,康熙也很喜欢带着胤祀四处跑。
胤祀这孩子从小看着就聪慧,康熙很是喜欢,他又是瑾华费尽心思才保下的,康熙便也多怜惜了几分,加之他年纪还小,平日里,康熙便多纵容了几分。
这就造成了,如今後宫都知道,康熙宠爱胤祀。
等衆位阿哥格格们在慈宁宫碰见的时候,太子不免多看了胤祀几眼,发现他牵着康熙的手,没有一丝怯场的意思,太子低下头,掩去了眼底的深思。
几人鱼贯进入孝庄的寝殿,行礼後,依着年岁站好,孝庄一个个看过去,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很好,很好,皇帝,大清子孙昌盛,必能再兴盛几百年。”
说着一一嘱咐太子要友爱兄弟,将来勤政爱民,让康熙好好教育太子,让她成为一代明君,把太子感动得泪水涟涟。
接着又对剩下的阿哥们说要他们好好学习本领,与太子守望相助,好好辅佐太子,做个贤王。
胤褆见听了,心中久违的不甘又冒了上来,但他年龄渐长,这几年,没有额娘的指导,纳兰·明珠也不甚热情,他很是吃了几次太子的亏,便也学得聪明了很多,这样的场合,他已经能很好地收敛起自己的心思。
胤祀听了,也觉得怪不得上辈子,上至大哥,下至老十四,都对太子不忿呢,都是龙子凤孙,凭什麽地位上会有不平等,都是兄弟,为什麽他们见了太子还要行君臣之礼?
长辈,尤其是康熙,明晃晃的偏心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不然各有心思的衆兄弟,也不会明里暗里,默契地联合着,先把太子拉下台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