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不体谅为父的苦心
“只要我们话本故事好丶生意好,说书那一块特色就有助益了。”
“还有我们德清州府城是什麽样儿,其他各州应该也差不多吧。”
“那麽物价丶工价也应该不会差太远才是。”
“我们花的成本丶人工丶进货价行情,都是可以参考的。”
“再有,二十家皓月楼差不多时间开张,开张三天,溪雪先生的字画可以暖场。”
“剩下的字画就从当地读书人里找。”
“或许那些读书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观望,只要溪雪字画见到利益,必然会有人愿意加入。”
“读书人再是清高丶孤傲,也要吃饭,皓月楼的特色形成,他们也不会觉得市侩了。”
“体面地赚下卖字画的银子。”
“让拿来字画的读书人不但获得了银子,还有名气,是皓月楼需要做的事情。”
“起价五十两,每十两加一次价。”
“自己安排人手造势,哪怕没人加价,也要以超过一百两的价格自己买下来。”
“只要格局起来了,趋势而来的买家自然就有了。”
“便在当时是我们自己亏钱买下字画,换个地方再次拍卖,总会卖出去的。”
“因此,皓月楼的招牌不只是招牌啊,也不只是那些特色吃食,还有读书人的字画拍卖啊。”
“一年半载就能回本的生意,父亲还觉得这两万两贵麽?”
柳君逸以那二十家开在不同府城的皓月楼,会有怎样的经营为实例。
一通分析下来,柳家和沉默了。
说起来也得四十万两银子,是一笔巨款了。
但均摊到那二十家铺子上去,也就是一家两万两。
在每一座府城以两万六千两的成本开起一家赚钱的酒楼,也不算贵。
毕竟字画是不需要提前掏本钱的。
只不过是卖得贵了,要与字画提供者平分拍卖所得利益罢了。
柳君逸说起这个拍卖特色的时候,就一再强调了。
切不可舍不得眼前这点小利。
在读书人圈子里若坏了名声,拍卖的口碑也就没了,等于失去一个赚钱路子。
失去了拍卖特色的皓月楼,还有什麽特色?
若只是靠吃食手艺取胜,满城那麽多家酒楼难道没有吃食手艺?
怎麽最後是皓月楼大赚了?
这一点,柳家和再是舍不得,也是不敢抠门儿的。
而这经营理念和态度,也是皓月楼卖招牌需要承担的风险。
若柳家以後经营的皓月楼坏了名声,会直接影响到顾家这边经营的皓月楼名声的。
也因此,柳君逸才提到一家要给一万两银子,无非就是这名声风险损失费罢了。
既然给读书人的字画拍卖分利不能少,柳家和就想在招牌费上讨价还价。
柳君逸却不愿意,毕竟除了招牌口碑风险,还有合夥文书上有顾佳琪的风险呢。
将来琪儿进了他的门,这合夥若被柳家人知晓了问起来,要如何回答?
文书是文书,万一扯到官司上,是衙门里的一份证明罢了。
“还有一个比较好处理的办法,文书就用卖铺文书。”
“连当地可用的招牌一并卖,将琪儿从文书上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