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老将军坐到书桌前,铺开宣纸,&;我这就给荞麦回信。&;
他蘸了蘸墨,正准备下笔,老太太在一旁连声叮嘱:&;你写,让她好好养胎,别太操劳。有啥想吃的就告诉咱们。对了,还得嘱咐她保暖,农村冬天冷&;
&;都写,都写,&;老将军笑道,一边写一边念,&;亲爱的荞麦&;
写完信,老将军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大红包:&;这是给她的零花钱,让她买点补品。现在这个时候,不能亏着她。&;
&;等着,&;老太太突然想起什么,进了里屋翻箱倒柜,&;不行,明天我得去趟友谊商店,给孙女买点东西带过去。&;
她又拿出一个红木匣子:&;这些金银饰都是祖传的,原本是要给儿媳妇的,儿媳妇没指望了。现在有了荞麦这个干孙女,就都给她吧。&;其他的那些,等啥时候年景好了全给她。
&;对,&;老将军点头,&;咱们就这一个孙女,得好好疼她。过年我托战友带些补品给她,可不能让我们张家的孙子亏着。&;
夕阳透过窗棂,照在老两口脸上。他们相视一笑,儿子虽然没有成家,但有了这么个知书达理的干闺女,他们的晚年也有了新的牵挂和期待。
&;你说,&;老太太收拾着东西,眼里满是期待,&;等孩子出生了,咱们是不是得去看看?&;
&;那是必须的,&;老将军笑道,&;本来准备过两天去的,身子不舒服,只能等孙子生了再去。咱们的重孙子,可得好好疼。&;
张老穿上新棉袄,蹬上新棉鞋,左看右看,越看越满意:&;老刘,把那些东西提上,咱们去看看老曾。&;
警卫员麻利地收拾好山核桃、兔肉罐头、风干野鸡和两小坛酒,跟在张老身后往军区大院走。一路上,张老走路都带着风,腰板也比平时挺得更直。
&;老曾在家吗?&;张老敲门就问。
&;谁啊?&;曾老探出头,&;哟,老张来了。&;
张老笑呵呵地进屋,转了一圈给曾老看:&;瞧瞧,这身新行头,我孙女给做的。这棉袄针脚细密,这鞋子穿着舒服。&;
老曾一愣:&;你儿子不是没结婚吗?哪来的孙女?&;
&;嘿嘿,&;张老示意警卫员把东西放桌上,&;这是我那认的孙女,我儿子的干闺女。你尝尝这酒,是我孙女特意给我们这些老头子配的养生酒。&;
曾老迫不及待地打开酒坛,倒了一杯尝了尝:&;好酒!&;说着就要再倒。
&;诶,慢着!&;张老赶紧拦住,&;我孙女特意叮嘱了,这酒里加了药材,一天就能喝一小杯,多了伤身。&;
&;你这孙女,&;曾老咂吧着嘴,&;倒是有心了。&;
&;那是,&;张老得意地打开兔肉罐头,&;你瞧这罐头,这可是我孙女办的罐头厂生产的。她在村里办了养兔场,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呢。&;
&;你等会,&;曾老放下酒杯,&;你从头给我说说,这是咋回事?&;
张老像是等着这句话似的,从张大夫怎么认的干闺女,到荞麦多么孝顺,一直说到她嫁给了军官,现在还怀了孕,滔滔不绝说了一下午。
&;这孩子有心啊,&;张老又拿出山核桃,&;你瞧这山货,新鲜着呢。她特意给我们这些老头子准备的零嘴。&;
曾老听得直叹气,看看自己那不省心的儿子,再看看张老这艳福,心里别提多羡慕了:&;你这个老东西,运气可真好。&;
&;那是,&;张老乐呵呵地说,&;我这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诶,你说等我重孙出生了,我是不是得去看看?&;
曾老白他一眼:&;你就显摆吧你!&;心里却羡慕得不行。
一下午的时间,曾老就这么听着老张显摆,时不时还要应和两句。看着老伙计这么开心,他也跟着高兴,只是不时瞅瞅自己那份寂寞的零嘴,心里更塞了。
临走时,张老还不忘叮嘱:&;记住啊,这酒得慢慢喝。改天带你去见见我那孙女,让她也帮你调养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