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交
时光流转,转眼间到了几日後的北魏王宫。
拓跋嗣端坐在宝座之上,身姿挺拔,目光威严。
北魏的官员们整齐地坐在左侧,个个正襟危坐,神态恭敬,大气都不敢出。
高罗云和锦绣则坐在右侧,同样神色庄重,仪态端庄。
此时,双方代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盟约的签订仪式。
经过双方这几日的交流与相互试探,彼此间的疑虑与隔阂逐渐消散,终于决定建交。
他们分别在文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随後交换文书,再次签字确认。
北魏官员双手捧着签好的文书,小心翼翼地呈给北魏王。
拓跋嗣接过文书,逐字逐句地仔细查看。
确认无误後,他擡起头,看向高罗云,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王期待着与高句丽的友好往来,愿两国的友谊绵延不绝。”
高罗云也收好另一份文书,语气诚恳地回答:“高句丽同样对与贵国的友谊倍加珍视,期盼他日能有诸多合作良机,共谋大道。”
拓跋嗣微微一笑,再次转向高罗云:“大王孙,此次签订盟约,我国上下皆大欢喜。本王听闻慧远大师即将在云冈寺举行一场盛大的法会,规模空前,你可有兴趣留下参加?相信那将会是一场难忘的盛事。”
高罗云微微欠身,神色恭敬地回答:“感谢王上的盛情邀请,只是此次我来到北魏,已经叨扰多日,国内还有诸多事务亟待我回去处理,实在无法久留,还望王上谅解。”
他实在对北魏王对佛法的痴迷难以茍同,这几天跟着一起探讨佛法,出入寺庙,感觉浑身都是檀香,受不了了。
锦绣见状,连忙接口道:“王上,如今高句丽与北魏正式建交,往後两国往来定会日益频繁。此次虽不能参加法会,但日後定还有更多良机。”
拓跋嗣听了,微笑着点点头:“你说得在理。既然如此,本王也不再勉强。望今後我国与高句丽能永结同好,共谋昌盛。”
高罗云听了,也微微一笑:“一定会的。”
*
高句丽王高坐于宝座之上,手中正捧着大王孙高罗云从北魏千里迢迢带回来的建交文书。
他微微眯起双眼,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览着文书上的内容。
许久,他缓缓合上文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擡起头,目光温和地看向高罗云:“云儿,你此番出使北魏,当真是不辱使命,做得极好!从这文书来看,北魏与我们建交的诚意十足,想来是不会再与百济勾结了。如此,本王这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能放下了。”
语毕,高句丽王又将目光转向站在一旁的锦绣:“锦绣姑娘,上次你提及迁都一事,见解独到,很有想法。云儿年少,往後还望你多多提点他。咱们高句丽的未来,可就全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锦绣与高罗云并肩而立,面对着高句丽王的夸赞,脸上皆带着谦逊而恭敬的笑容。
锦绣微微欠身,率先开口:“王上放心,民女定当竭尽所能,为高句丽的繁荣贡献绵薄之力。”
这话中的深意,在座的三人都心照不宣,锦绣此言,无疑是表明了她愿意嫁给高罗云了。
高罗云面露喜色:“翁翁放心,孙儿定当勤奋努力,为高句丽的繁荣昌盛倾尽所能,绝不会让您失望!”
“哈哈……那本王便等着看你们的好消息了。“高句丽王朗声大笑。
夜幕如墨,沉甸甸地压在乙支将军府的上空。
府门口,灯笼的光晕在寒风中摇曳,乙支将军夫人一袭深色披风,不住地向远处张望,寒风撩动着她的发丝,她却浑然不觉。
就在这时,乙支将军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过来,拍了拍夫人的肩膀,安抚道:“夫人,别等了,夜已经这麽深了,锦绣想必是留在宫里歇息了。”
将军夫人却坚定地摇了摇头:“不可能,锦绣那孩子,最是重情重义,心里肯定惦记着家里呢。”
乙支将军无奈地叹了口气:“我看呐,她怕是把王宫当成自己家了,都快忘了还有我们这个家咯。”
将军夫人闻言,立刻瞪了他一眼:“你是不是对大王孙有意见,才故意这麽说锦绣?要是她真的有意中人,想嫁人,咱们可不能阻拦。”
乙支将军苦笑着:“道理我都明白,可一想到自己疼爱的儿媳,就这麽可能被别人拐跑,心里总归是有些不甘心呐。”
将军夫人轻轻握住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不管锦绣嫁不嫁人,她的性子我们还不清楚吗?肯定会一如既往地对我们好。你就放宽心吧。”
乙支将军听了,又是一声长叹,沉默不语。
恰在此时,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