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户豪强则不同。
家里奴仆众多,也不缺买工具的钱。
开垦起来,度快多了。
也不管能不能全部好好经营,反正三年免赋税。
那就种三年好了。
至于之后如何,那不管了。
反正大秦的田赋是按每亩的产量计算的。
薄田的赋税自然就交的比较少。
不用交税,或者一点点税就拥有了一大片自家的土地。
自然大把的开始开垦。
所谓流水的皇朝,铁打的世家,就是这么来的。
这也正是子婴前面担心的土地兼并加的问题。
生产力的快展,不可避免会造成贫富加剧。
但是,生产力又不能不展。
只有整体的拔高生产力,才有可能惠及普通的黔的生活。
而且,这时候的秦国,其实还好。
依法治国,不单独是依靠宗亲制治理。
加上始皇的声望足够高。
豪强们就算使手段,也要掂量掂量嬴政的暴脾气。
比如,直接强制搬迁,迁十二万户入咸阳。
一是为了促进咸阳的经济,另外一方面就是是为了一刀削了这些根深蒂固的豪强势力。
子婴对这些倒是没有特别多的担心。
只要黔们的生活能积极向好,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豪强。
保持畅通的上升通道。
让每个人都有进阶的可能就行。
也许普通黔没有富家子弟那么好的资源。
可,那又如何?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莫欺少年穷的戏码比比皆是。
这会在咸阳,还能靠土地开垦得多成为豪强。
按子婴这个展度,只要能跟上步伐。
哪怕是普通黔也多的是机会晋级。
十年之后的豪强名单里,这些人还有几个就说不好了。
让子婴更加担心的事,赵高兜兜转转还是成为了郎中令。
虽然是嬴政为了普查耕地,提拔他上去干这得罪人的活的,并非出于信任。
但是,子婴心里还是隐隐有些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