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凶手,又是怎么做到将助燃物提前放置在廖府内,并避开廖涛等人放火的?”孟五加视线朝远处飘去,在脑海中努力想解开这个谜团:“廖府,宋府,胡府出事之前,周遭邻居都曾看见火殃从上空飘过。”
结合宋府胡府案,孟五加发现了疑点:“在这三起案子里,有不少人看见火殃从空中飘过,可却从未有人看见过,火殃究竟是从何而来,最后去了何处?”
三起与火殃有关的案子,周围的目击者都说,那大如瓮赤如灯的火殃,像是忽然出现在空中,将他们的视线给吸引去。
然后周围府邸起火,他们的视线又都被起火处吸引去。
他们急着赶去想救人,谁也没留意到火殃最后去了何处。
“有物大如瓮,赤如灯。”魏少昀反复低喃着:“这与寻常百姓,放的天灯有何不同?”
“不过是因为,此物每次出现在洛都,附近都会有府邸莫名起火,所以人们对其产生恐惧,将其当做了不祥之物。”
“可细听完目击者的描述,这原也不过,就是个会飞的天灯而已。”魏少昀立刻派薛迈去调查:“既是天灯,那定是由人所制,就先从制灯之人查起!”
洛都城中,酷似火殃外形的天灯不多见。
能做出这样天灯的师傅,手艺想来也不差。
魏少昀能想到的,孟五加当年自然也能想到。
孟五加当年带着人,将洛都城内所有能做天灯的铺子,包括私下接散活的老师傅都查过,没人做过这种天灯。
如今再排查一遍,也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还有雄黄粉这一助燃物。”叶砚临打算带着人从此处查起,然而此物在洛都太过常见,单顺着此线索不一定能查到什么。
“当年,胡府大火之中有人幸存。”孟五加三年前就是查到此处,她便想接着查下去:“只是胡府宋府还有廖府,这三家人平日接触的人不同,住的地方也相距甚远,凶手究竟是怎么盯上他们的?”
三起案子里,有太多相似之处。
大理寺,已经将三起案子并案调查。
“宋府,宋大人。”魏少昀对宋大人有些印象:“他是真做到了修身洁行问心无愧,也因此,他丝毫不怕被人抓住短处,凡是让他知道朝中哪位官员,私下德行有亏或是犯下错处,那参此人的折子,定会立刻被递到圣上手里。”
曾经魏少昀就被宋大人参过,好在后来误会解开,宋府出事之前魏少昀记得:“那段时间,宋大人似乎在忙碌着什么要事,他曾同亲近之人透露过,待他查清此事定会震惊整个朝堂。”
然而还未等宋大人查清此事,宋府就出了事,宋大人也死在了那场大火里。
“胡府,胡大人。”孟五加在调查宋府起火案时,翻看过当年的卷宗,还同她师父郑松年确认过很多细节:“胡大人生前受先帝重用,与当时的曹大人也就是如今的左相,可谓水火不容。”
“根据周遭邻居和胡大人的朋友所说,胡大人是个急性子,所以平日得罪的人不少。”
胡府出事以后,郑松年将这些人都排查过,确定他们都没有纵火的嫌疑。
胡府出事后不久,先帝忽然病重皇后协太子监国,当时朝中动荡不安,洛都城中也人心浮躁,案子频发,郑松年只得一边抓着其他案子,一边继续查着此案。
可大火将所有线索都给烧毁,那唯一幸存下来的人,也因为受到刺激什么都不记得,根本无从查起……
那些未探破的案子,郑松年心里一直记挂着。
直到三年前宋府案发生,郑松年带着当年胡府案的线索,找到了孟五加。
“我们此番查到,廖涛也是当年云州城内的幸存者,且我师父师娘遇害之前,似曾与他有过来往。”
“胡大人生前,与左相水火不容。”
“廖涛和胡大人,都与左相有着某种关系,这样看来,就只有宋大人与左相没什么关系。”可孟五加想起魏少昀方才的话:“宋大人遇害前,曾在调查什么事情,倘若他调查到的事情,与左相有关呢?”
胡府案,是为了铲除在朝中的劲敌。
宋府案,是为了阻止宋大人查出什么。
廖府案,是为了灭当年幸存者的口。
“当然,目前只是我的推测。”孟五加还需要找出证据,来证明:“可若我的推测没错,那火殃案从头到尾,都只是左相为了铲除对他不利之人,所设下的局。”
宁白颜走进厅内,察觉到三人之间低沉的气氛,避开对面两人径直来到孟五加身侧:“孟司直,有人前来提供线索,她说在廖府起大火时,她曾经在归义坊撞见过可疑之人。”
“去看看。”
孟五加按照方才所说,同魏少昀叶砚临三人分别从不同方向开始调查,以节省时间。
未曾想,前来提供线索的竟是熟人。
“孟司直。”月娘朝孟五加缓缓行礼:“主家去后,我和铺子里其他姐妹凑钱,接下了百里香铺子。”
月娘本也懂香,经她手制出来的香,比从前乔玉制的香更受欢迎。
“我也终于攒够钱,在归义坊买间属于自己的宅子。”廖府起火之前,月娘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当时看见,那如瓮大的灯从远处飘来,然后廖府就起了好大的火。”
“我急赶过去,本想帮着救人,却在路上见到那灯从空中落了下来。”
那灯正巧,就落在附近的巷子里。
月娘寻思去查看一下,毕竟灯落在巷子里不安全,可没想到那漆黑的巷子里,忽然冲出来一人影,接住了那灯。
“他不像是和我一样,偶然撞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