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禁卫军 > 第348章 再去德国(第1页)

第348章 再去德国(第1页)

很快,戈辉见到了,后世他在博物馆里见过的的步话机,几乎一模一样,外壳材质是赛璐珞(早期的塑料)。

戈辉问明白了使用方法之后,立即让兰方舟去远一点的地方,他要亲自测试通话效果。

戈辉很快听到了兰方舟的声音,两人沟通了三分钟,非常清晰,而且没有严重的杂音。

戈辉对目前这个程度的步话机非常满意,但也不认为这样就可以了。

戈辉告诉李隆基和德国西门子的工程师,还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研,需要更远的距离,更好的音质。

李隆基和西门子的工程师都表示会继续研,他们都认为步话机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既然步话机有了,再卯卯劲,在自己指明方向的情况下,用个十年八年的时间,搞一个初级堪用的雷达出来是不是也行呢?

谈完了步话机的事情,戈辉要求下午开一个只有核心研人员才能参加的秘密会议,让他们回去准备。

戈辉让兰方舟联系了农场兵工厂,让陈妮儿带着研飞机的核心研人员,包括德方的,来朝阳无线电厂开会。

戈辉亲自给朝阳陆军讲武堂的学术副校长施利芬伯爵打电话,请他来朝阳无线电厂开会。亲自给刘文涛打电话,让他来朝阳无线电厂开会。还让宁远和季明威过来听会。

下午时,朝阳无线电厂大会议室,座无虚席,少部分人自带椅子,坐在过道上。

“我说一个假设”戈辉扫视全场后,直接开讲:“有这样一种东西,能够监视天空,当敌对国的飞机还没有飞临我国上空的时候,我们就能提前看到他们来了,我们就可以提前布置,占据有利位置,然后偷袭他们。”

假设到此为止,戈辉提问:“如果敌对国有这样的东西,而我们没有,是不是很恐怖?”

宁远临时客串翻译,他现在的德语说的越来越好了,虽然没有达到接近母语的程度,但是距离不远了。

听完翻译的德国人,都点头了,特别是施利芬伯爵,表情凝重,因为他相信这样的情况会生,没有理由,他就是相信。

当然恐怖了,先,未知本来就恐怖,其次,在战争中单方面透明,没有比这更恐怖的事情了。

“好了,不绕弯子了。”戈辉直接公布答案:“这种东西,现在还不存在,但我相信,在未来会出现,因为有这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在战争中。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合适,我称之为雷达。它能够通过射到天空的电磁波,再接收反射的电磁波,现飞行在天空的金属物体,也就是飞机。提前锁定位置,并跟踪位置。”

得到戈辉眼神提示后,宁远开始翻译,关于“雷达”这个词,他直接音译——雷达。

(雷达,这个词,翻译的相当牛逼,关键是太贴切了,而且和英文音完全相同。)

等宁远翻译完,戈辉继续说道:“那么,有人要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不等别人捧哏,戈辉自己给答案:“那就是多想,比别人多想一些,清国是弱国,现如今好不容易从菜单上爬下来,不想再变回菜单上的食物,就要比别人多思考,思考怎么展,思考怎么才能更强大,因为展才是硬道理。”说完,递给宁远一个眼神。

宁远开始翻译,他翻译得相当完美。

在坐的一众德国人,差不多都皱起了眉头,你说的雷达,的确很恐怖,但是你告诉我,是你多思考想到的,我不信,坚决不能信,这太扯了。

宁远一边翻译,一边在心中否定。老大自从那年被雷劈过之后,脑子就和别人不一样了,有时候神神叨叨的,就比如此时此刻。

“看出来了,很多人不信,但你们要相信……”戈辉敲敲脑壳,说道:“人的大脑很神奇,神奇到你不服不行。比如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现了多普勒效应,为什么他能现,在坐的你们现不了?再比如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scerkadue)推导出可计算电磁波特性的公式。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在坐的你们。还比如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成功利用仪器产生无线电波。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在坐的你们。”扭头看了一眼宁远。

宁远立即开始翻译,戈辉的一连串提问,也让在座的所有人陷入沉思之中。

“所以,不要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多想一想,怎么实现我说的雷达。”戈辉直指核心:“简单来说,雷达就是一个射和接收装置,我只要射电磁波,再被飞机之类的金属反射回来,再接收到,那我们在战争中,不就像开了透视眼一样,所向披靡了吗?”

戈辉大声总结:“原理就是这么简单,框架我给你们搭好了,填充是你们的事情,我给你们十年时间,搞定它,我们要掌握天空。”

宁远立即开始翻译,一边翻译一边感慨,老大就是老大,只负责下任务,画大饼,后面的耕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等待秋天,收割、晾晒、脱粒、研磨成面,怎么样做饼,他一概不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们要明白,世界上第一种可以主动放大信号的电子元件——真空三极管,已经在o年被明出来了。”戈辉继续说道:“你们可以尝试研究一下短波信号的反射。有人已经展开对真空阴极射线管的研究了(年汤姆逊),还有人研究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的现象。很多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宁远立即开始翻译,连他自己都有了一种紧迫感,如果再不研安,我们就真的被落下了。

不光宁远有这样的感觉,在座的很多人都听懂了,的确,按照戈辉说的,别人已经开始了各种尝试,而我们刚刚开始讨论要不要做。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假设”戈辉大声问道:“如果敌对国有雷达,而我们没有,是不是很恐怖?”

宁远翻译的时候,连戈辉的语气都一样的表达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