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开始考虑自己的小命来!
而这个问题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方才的热烈气氛。
朱元璋猛地攥紧陈锋的手腕:
“对对,咱妹子、大孙的事情解决了!该解决标儿的性命问题了!“
陈锋也知道自己刚刚那些话扯远了,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将自己前世看过的史料娓娓道来:“太子殿下于洪武二十五年前往北平,西安等地考察迁都事宜返京后病逝,享年三十六岁。“
话音未落,就听朱元璋指节捏得咔咔作响,他不敢想象,十七年后,自己辛辛苦苦培养了那么多年的朱标罹病而亡他该如何应对。
朱标虽然表面镇定,但紧绷的肩膀早已出卖了他内心的波澜。
许久之后,朱元璋深吸一口气,问:“因何罹病而亡?”
“明史虽未明载死因,但后世主要有三种推测。“陈锋眼神闪烁,回忆着前世记忆,而在这一刻,陈锋忽然发现自己似乎并不是没有金手指,当他回忆起前世记忆的时候,但凡看过、听过的书籍、视频内容全部纤毫毕现的映照在脑海中,并且可以复述出来:“其一,长期协理朝政积劳成疾,加上奔波劳顿导致猝死。“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朱标一眼,“毕竟殿下常年周旋于陛下与文官集团之间,心力交瘁。“
“其二,归途感染风寒或瘟疫,返京后突发恶疾。“陈锋顿了顿,声音渐低,“其三。。。是郁郁而终。殿下与陛下政见屡屡相左,又亲历胡惟庸案牵连数万,连恩师宋濂都难逃流放。。。“
“长期待在陛下这种高压严苛酷烈的压迫下,太子殿下心理崩溃,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最终阴郁而终!”
“至于什么是胡惟庸案…那就涉及陛下您裁撤宰相一事了…”
说到这里,陈锋停下,让这父子俩好好的消化消化。
朱元璋脸色相当的难看,阴晴不定…甚至有些破防!
朱标则是神色相当的复杂。
陈锋这番话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剖开了朱标内心最隐秘的伤痛。
此刻若有谁还敢质疑陈锋穿越者的身份,朱标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反驳——若非亲历者,怎能将他心底最深的郁结说得如此透彻?
其实不用等到洪武二十五年,现在他就时常因政见不合与父皇争执。
朱元璋雷厉风行、酷烈刑杀的执政风格,与他自幼所受的儒家仁政理念格格不入。
是以,朱标才刚刚参政没几年,已是身心俱疲了!
这种长期的精神内耗,确实足以摧垮一个人的健康。
朱标觉得陈锋的话实在太有道理了!
猜测实在太合理了!
自己似乎死的不冤啊!
御书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更漏滴答作响。
这段跨越六百年的对话,正在悄然改写历史的轨迹。。。。。。
……
更漏滴答作响,武英殿内一片寂静。
这种凝重的气氛并未持续太久,很快就被陈锋打破。这次他未等朱元璋和朱标开口询问,便主动说道:“陛下,太子殿下也不必过于忧虑尚未发生之事。“
“既然上天派遣我来到大明,或许正是为了弥补这段历史遗憾。“
“如今既已知晓太子殿下病逝的缘由,那么在往后的日子里,太子殿下只需稍加注意,或许就能避开英年早逝的结局!“
此言一出,朱元璋与朱标同时抬头望向陈锋。
陈锋注意到朱元璋湿润的眼角,心中了然:无论这位帝王多么严苛,对朱标的父爱却是真挚无伪的。
金手指再次开启,无数后世信息在陈锋脑海中闪现。
他整理思绪,缓缓道来:
“其一,往后需适当减少太子殿下的工作量,避免过度劳累留下隐疾。“
“其二,陛下需尽量避免与太子殿下政见相左。。。特别是要克制杀戮之心,尤其是太子殿下亲近之人,如刘伯温、宋濂等。。。少刺激太子殿下。“
“其三,则是医疗干预。太子殿下其中一个死因是考察迁都事宜回京途中感染风寒或瘟疫。。。可提前备好治疗药物,即便不幸染病也能及时救治。“
朱元璋闻言神色稍缓,逐一回应道:
“好,往后标儿就少参与政务处理。至于朝中关系,咱自会妥善处置,无需你来操心。“
“至于少杀人。。。“朱元璋面露古怪之色,“咱并非嗜杀之人。。。陈锋你莫不是记错了史书?“
朱标也投来疑惑的目光。确实,自家父皇虽性情刚烈,但要说滥杀无辜,倒也不至于。。。除非。。。
陈锋嘴角微抽,忍不住提醒道:“陛下可还记得我为何要自曝身份?“
“呃。。。“朱元璋顿时语塞,面露尴尬。
朱标也轻咳一声,略显窘迫。
是啊,若非父皇动辄要人性命,怎会因御史言官上疏劝谏就要诛杀对方,还要流放其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