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金陵烬未央卷 > 第204章 金菊谋尽红豆牵(第2页)

第204章 金菊谋尽红豆牵(第2页)

黛玉的验丝镜扫过对方鞋底,现沾着玄武湖的淤泥——正是昨夜在湖边现的引火硝石痕迹。她向宝玉使眼色,自己则转向织工们:"各位乡亲,十五日祭天,还请把红豆灯都系在玄武湖的芦苇丛,让圣上看见咱们的心意。"

百姓们纷纷应和,而那几个锦衣人却悄悄后退。黛玉的验丝镜追着他们的身影,看见其中一人腰间挂着的香囊,绣着未完成的火凤——正是白鹭洲案中火凤死士的标记。

"紫鹃,去告诉周舵主,玄武湖芦苇丛有硝石。"黛玉低声吩咐,"宝玉,你盯着这些人,我去查纪念碑的暗格。"她蹲下身,验丝镜扫过基座的砖缝,现用靛青写着"金菊献玺,碑毁人亡",字迹与顺天府尹密信相同。

纪念碑的阴影里,李师傅的女儿突然拽住黛玉的衣袖,将个绣着红豆的锦囊塞进她手里:"姐姐,这是爹爹临终前绣的,说能挡住青烟。"黛玉打开,里面装着浸过运河水的丝绵——正是克制引火硝石的秘方。

第五折顺天府衙理乱麻

五月初三,顺天府衙的刑讯室里,薛蟠的惨叫混着雨水敲打窗棂的声音。黛玉隔着屏风,看着验丝镜里他袖口的金菊纹在镜光中扭曲,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冬天,薛家大张旗鼓地给贾母送"金菊贺寿"贡缎的场景。

"大人,"刑房书吏呈上从薛家地窖搜出的印信,"这是倭国金菊商社的腰牌,还有"他展开染血的密约,"三十年里,薛家向倭国输送引火金丝十万匹,换取硫磺、硝石,藏在盐船底舱。"

宝玉的麒麟剑重重拍在刑案上,剑鞘铁锚纹与薛蟠腰间的玉牌相撞:"说!五月十五的献玺仪式,你们到底要干什么?"薛蟠抬起满是血污的脸,忽然露出诡异的笑:"宝二爷,你以为毁了金菊商社,就能保住圣上?玄武湖底的火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黛玉的验丝镜突然对准他的瞳孔,现里面映着玄武湖的地形图,湖心亭下密密麻麻全是火药标记。更可怕的是,他齿间藏着的毒囊,正是倭国忍者的标准配置——准备在关键时刻灭口。

"撬开他的嘴!"宝玉的声音里带着少见的戾气,"还有谁参与了阴谋?两淮盐运使司是不是也收了金菊商社的好处?"薛蟠突然剧烈抽搐,嘴角溢出黑血,黛玉的验丝镜扫过,现他服下的正是倭国"金菊散",能在一刻钟内腐蚀五脏。

紫鹃及时掏出李师傅女儿给的丝绵,塞进薛蟠口中:"姑娘,这丝绵浸过运河水,能解金菊散!"黛玉趁机用验丝镜查看他的记忆,镜光中闪过顺天府尹、两淮盐运使司与倭国使者密谈的场景,每个人袖口都绣着金菊纹。

薛蟠在剧痛中嘶吼:"你们以为织工的红豆灯能救圣上?玄武湖的火药够炸平半个金陵城!"他突然指向黛玉的金锁,"还有你,长公主,你以为李师傅是怎么死的?他早就知道贡缎里的秘密,却被我们"

话未说完,薛蟠便气绝身亡。黛玉握紧金锁,验丝镜里浮现李师傅临终前的画面——他在织机前绣着红豆,却被倭国忍者的锁镰划伤手腕。原来他早就知道危险,却用最后的力气,将证据藏进了献给圣上的贡缎。

第六折明远楼畔理真丝

五月十四,明远楼的修复工程进入最后阶段,黛玉站在脚手架上,验丝镜扫过新挂的贡缎。金丝组成的"太平有象"纹里,藏着漕帮兄弟用红豆绣的"玄武湖底,火药三百桶",每颗红豆都对着湖中心的方位。

"长公主,"周舵主抱着从湖底捞出的火药桶,铁锚纹腰带滴着湖水,"这些火药桶都刻着金菊纹,和薛蟠地窖的模具一样。"黛玉的指尖划过桶身,验丝镜里浮现出倭国工匠的刻痕——正是二十年前薛父带回的"新技术"。

宝玉披着水鬼服从湖里上来,手中捧着染着靛青的密信:"玄武湖底的引信,都连着湖心亭的香炉。"他展开信笺,"五月十五寅时,只要点燃金菊香,火药就会爆炸。"

黛玉的金锁突然指向湖心亭的香炉,验丝镜里,香炉底座的九龙纹正在吸收湖水中的硝石。她忽然想起乾隆的九龙玉璧,与香炉的纹路完全一致——逆贼竟想借圣上祭天的玉璧引火。

"紫鹃,去请圣上暂缓祭天。"黛玉声音急促,"宝玉,你带漕帮兄弟切断引信,我去湖心亭查看香炉。"她踩着脚手架跃上明远楼飞檐,验丝镜扫过香炉,现炉灰里藏着半片纹版,刻着"金菊献玺,星火燎原"。

湖心亭的阴影里,几个倭国浪人突然窜出,手中锁镰缠着蛇形锁链。黛玉甩出银针,验丝镜照亮他们胸口的火凤刺青——未完成的翅膀上,用盐粒绣着"顺天府尹两淮盐运使"的名字。

"长公主,小心!"宝玉的麒麟剑及时劈来,剑鞘铁锚纹与浪人腰间的金菊玉牌相撞,出刺耳的鸣响。黛玉趁机用验丝镜查看香炉,现引信的终点竟是李师傅的衣冠冢——逆贼不仅要炸圣上,还要毁了织工们的精神图腾。

当她用李师傅女儿给的丝绵堵住引信时,验丝镜里突然浮现出二十年前的场景:薛父与倭国使者在织机前密谋,将引火金丝混入贡缎,却被年幼的李师傅看见。原来这场横跨三十年的阴谋,早在织工们的经纬线里,埋下了反击的针脚。

第七折红豆灯照未央天

五月十五寅时,玄武湖的水面漂满红豆灯,千万盏灯火将湖水映成血海。黛玉站在明远楼畔,看着乾隆的龙舟缓缓驶来,手中握着从香炉里取出的纹版,上面的"金菊谋"三字在灯影中明明灭灭。

"长公主,引信已切断。"宝玉的麒麟剑滴着湖水,剑鞘铁锚纹在灯影中格外醒目,"漕帮兄弟在湖底现了金菊商社的密约,还有"他递给黛玉半片玉璧,"与薛家地窖的玉玺拓片能拼合。"

验丝镜扫过玉璧,黛玉的金锁出强光,照亮了璧面的小字:"金菊献玺之日,便是改朝之时"。她忽然想起李师傅衣冠冢前的红豆灯,每盏灯上的"官清民安",都是织工们用血泪绣成的祈愿。

乾隆的龙舟靠岸,圣上望着满湖灯火,忽然看见黛玉手中的纹版:"长公主,这些年朕竟不知,太平盛世的经纬线里,藏着这么多忠魂。"他接过玉璧,九龙纹与湖中的红豆灯影重叠,"传朕旨意,五月十五定为织工纪念日,岁岁点灯,以祭忠魂。"

顺天府尹被押解到湖边时,黛玉的验丝镜扫过他的官服,现金丝里藏着的金菊纹正在褪色——那是织工们用运河水绣的"败露"暗语。更令她心惊的是,他袖口的靛青,与李师傅临终前染在凶手身上的一模一样。

"圣上,"黛玉呈上薛蟠的密账,"三十年里,薛家借贡缎之名,行通倭之实,两淮盐运使司、顺天府尹皆为金菊商社爪牙。"她指向满湖的红豆灯,"但逆贼没想到,织工们早把证据藏在献给圣上的贡缎里,把求救信号绣在千万盏红豆灯上。"

黎明时分,第一缕阳光照亮明远楼,黛玉看着李师傅的女儿将新绣的"太平纹"贡缎献给乾隆,缎面的红豆在晨光中像跳动的赤子之心。紫鹃捧着从薛家抄出的织机图纸,忽然现页脚画着极小的红豆——原来李师傅在设计织机时,就已经埋下了揭露真相的针脚。

"姑娘,"紫鹃轻声说,"漕帮兄弟说,运河两岸的百姓都在传,红豆灯能照破世间不公。"黛玉望向渐渐散去的灯火,忽然想起李师傅临终前的微笑——他用生命守护的,不只是贡缎的经纬,更是千万织工对太平的渴望。

宝玉的麒麟剑忽然轻颤,剑鞘上的漕帮铁锚纹与远处驶来的漕帮船只相呼应。黛玉知道,这场横跨三十年的金菊谋,不过是封建末世的小小涟漪,但千万织工用血泪绣就的红豆灯,终将照亮更多人心中的正义。

当最后一盏红豆灯漂向远方,黛玉在《金陵烬未央卷》上写道:"金菊谋尽处,红豆始牵情。织工千缕血,绣作太平经。"她知道,属于金陵的故事还在继续,而那些藏在经纬线里的忠魂,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dududu金陵烬未央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