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又何尝不是救了他一命呢?
朱元璋嘴上说朱允熥胡闹,却没有责罚他,从中可见端倪。
此刻面对朱允熥,他自然极为谦卑。
之前的怒意早已烟消云散。
“启奏陛下,臣要弹劾皇孙朱允熥。”
这时,又有一位文官站了出来。
朱允熥侧目一看,是个站在队伍最后的小官,职位不高,他并不认识。
“微臣黄子澄,弹劾皇孙朱允熥无视君臣纲常,缺乏孝道,心怀异志,觊觎帝位,犯下大逆不道之罪,请陛下严惩。”
黄子澄?
原来这就是后来引发“靖难之役”的主谋之一黄子澄?
朱允熥冷哼一声。
“这广袤的大明疆土,本是我们朱家的基业。”
“身为朱氏后裔,守护家族血脉延续是我分内之事。”
“作为嫡长孙,皇祖父将皇位传于我,也是理所当然,怎会有觊觎之嫌?又何谈悖逆之举?”
“难道这大明皇位,我们朱家子孙无资格承袭,反倒要让给黄子澄不成?”
咚的一声。
黄子澄急忙跪下。
“臣绝非此意。不过……”
“有何不过?”朱允熥冷声质问。
“普天之下,哪有皇子皇孙向**索取江山、皇位的道理,这……这便是大逆不道!”
朝中群臣纷纷附和。
虽说皇子间争权夺利乃常事,但无论如何,表面上总要装出谦逊恭顺的模样。
朱允熥却毫无遮掩,公然宣称皇位归属。
这种行为,前所未闻!
黄子澄一边说着,一边朝朱允炆递了个眼神。
朱允炆立刻领会,随即站出。
“皇祖父,既然三弟有志于成为皇太孙,接掌帝位,那您就册立他为皇太孙吧。”
“孙儿只盼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不生纷争,这般最好不过。”
“孙儿愚钝,难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实在无法承受这份重托!”
“恳请皇祖父成全!”
听罢此言,殿上众臣皆不由自主地暗自称颂。
看看。
这才符合一位皇孙应有的姿态。
多么谦逊礼让!
这才是儒雅士人的风范!
这样的人,才配继承皇统!
就连上首的朱元璋,也轻轻颔首。
对朱允炆的话语颇为欣赏。
朱允熥在心底啐了一口。
真会伪装!
明明内心渴望皇太孙之位,渴望皇位至极,却又故作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