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伸出五根手指。朱由检立刻点头:“五十万?行,只要能复兴明朝,我同意。”朱雄英笑了笑没说话。朱由检皱眉:“五百万?太多了,不过复兴明朝,我也认了。”朱雄英摇摇头,直接说:“不是五百万,是五千万,我要五千万人。”
“什么?五千万?”朱由检惊呆了,“这不可能!整个明朝才多少人?你是不是想把明朝搬空!”
朱由检压根没想到朱雄英会提出这么夸张的要求。要知道,他听说整个明朝登记的人口才五千多万,这简直是要全搬走!
要是人都没了,还怎么复兴明朝?
朱由检直接拒绝了,朱雄英也没生气,这在他预料之中。但他提五千万人口是有理由的。他知道明朝末年实际人口远超已知数字,作为穿越者,他对这段历史特别了解。明朝有很多谜团,比如建文帝去哪儿了,明仁宗怎么突然死了,还有《永乐大典》正本丢了之类的。
《金瓶梅》作者之谜。
天启年间王恭厂的大爆炸事件,被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之一。
但如果说到谜团的大小、持续时间和影响力,明朝最大的谜团其实是它到底有多少人。
根据《明实录》的记录,明朝刚建立时洪武十四年的总人口是5987万。
到了晚期天启六年,总人口变成5165万。
也就是说,在官方的统计里,明朝从头到尾的人口少了800多万。
而在《明实录》的一些描述里,有个特别的地方。
明朝人口最多的时期是在成化十五年,达到了7185万。
而最少的时候是在正德元年,只有4680万。
这两个数字说明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短短27年里,明朝少了2500多万人,减少了超过三分之一!
当时朱雄英看到这个数据,简直傻眼了。
他以为这段时间里一定发生了像欧洲黑死病那样可怕的瘟疫。
不然怎么可能在27年内减少这么多人呢?
于是他查了一下这段历史。
结果发现,这27年里既没有大范围的饥荒或疾病,
也没有大规模的屠杀或战争。
这种情况下,人口应该增加才对,怎么会反而大幅减少呢?
后来朱雄英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从里面找到了答案。
其实就两个字:黑户!
没错,明朝一直有很多人没被登记。
这种情况从洪武时期就开始了。
这一点是朱雄英穿越回去后才知道的。
他刚即位时,户部上报的人口数是6800多万。
之后他大力推行改革,让户部在全国范围内重新清查人口。
结果统计出来的人口是8500万。
也就是说,洪武时期有超过1700万人没被算进去。
当然,这些人严格来说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黑户,只是没被朝廷列入统计名单罢了。
从洪武后期开始,户部就没把军户、僧道户、乐户、匠户、灶户这些人的数量加进去。
因为户部统计的只是交税的人口,不是全国实际的总人数。
军户、僧道户、乐户、匠户、灶户这些人不用交税,所以自然就不算在户部的统计数据里。
到了明朝中期以后,地主们把土地占得越来越多,很多农民交不起税。明朝的税是按人口算的,于是就出现了好多没户口的人。
朱雄英心里明白得很,这五千多万只是表面数字。在这些数字背后,藏着至少两亿没户口的人呢。
可眼前的朱由检显然不清楚实际人口有多少。朱雄英笑着问:“你觉得这些人太多了?”
朱由检气呼呼地说:“你说多?那不是要把全国的人都给你,这我能同意?”
朱雄英笑着说:“那咱们换种说法吧。你户部登记的五千多万我不动,但那些没登记的,全归我,怎么样?”
朱由检愣住了,不明白为什么朱雄英突然提这种要求。没登记的不就是黑户嘛?虽然他也知道现在黑户不少,但也不会太多吧,能有一千万就不错了。
想到这儿,他赶紧答应:“行,就这样,只要你能出兵帮我,那些没登记的黑户都归你。”
朱雄英笑着说:“你别到时候后悔哦。”
“绝对不后悔!谁后悔谁就是傻子。”
看着痛快答应的朱由检,朱雄英担心他会反悔,忍不住笑了。不过他想,等朱由检知道真正的黑户人数时,脸上的表情一定会很精彩。
但这都是以后的事了。既然朱由检愿意这样合作,朱雄英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好,既然基础谈妥了,咱们再商量具体细节。”朱雄英接着说,“首先,你要从我这儿雇多少军队?”
朱由检愣了一下,随口说:“当然是有多少要多少。”
朱雄英打趣地看着他说:“你确定?要知道,这是雇佣关系,你得给我发军饷和粮食。打仗还有伤亡、损失,这些都要你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