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无路可退为止。
这一次,我要让夏白死得明明白白。
朱元璋吩咐:“让毛骧放夏白进来,让他连人带车直接去东华门,我稍后要亲自查看。”
“这个月他给我带来了什么新花样!”
“顺便把太子也叫上。”
“今晚我们父子要瞧一场好戏。”朱元璋冷笑着,眼中尽是寒意。
朴狗儿急忙回应:“老奴遵命。”
东宫内。
朱标刚打算休息,便听闻朴狗儿前来报信,说夏白回来了。他既惊讶又欢喜,神色复杂难辨。
一方面。
他并不希望夏白归来。
他知道父皇对夏白的信任早已荡然无存,认为他不过是虚伪狡诈之人。如今夏白主动投案,落在父皇手里,恐怕已成挑衅之举。
必死无疑。
另一方面。
他又盼望着夏白能够归来。
唯有夏白现身,哪怕明知必死,依然可以表明士人的气节与尊严,也让父皇认识到读书人应有的风骨。大明需要这样的正直之士。
正如历史上那些忠贞不渝的人:留下丹心照耀史册的文天祥;在崖山随幼帝跳海殉国的陆秀夫……这些人都值得尊敬。
大明朝需要这样的士人。
需要他们为国家效力,同时也需始终保持文人的傲骨、大义、坚韧与正义。
只有这样,
大明才能真正繁荣昌盛。
朱标长叹一声,整理好衣衫,准备去见夏白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
夏白是否真能带回那些传说中的神器,朱标从未抱有任何期望。在朱标看来,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无人能够做到,即便是仙人也无能为力。
夏白或许会有各种借口,想玩弄些虚假的把戏来迷惑众人,但面对的人是自己的父亲——朱元璋。作为皇帝,朱元璋见过无数奇珍异宝,世间再新奇的事物也无法逃过他的眼睛,夏白的伎俩注定失败,甚至可能招致更严重的后果。
朱标收敛思绪,目光坚定而冷静。他对夏白的怜悯与宽容到此为止。
当朱元璋父子走近东华门时,夏白早已到达。他轻轻安抚了两头庞大的水牛,并未急着卸下车上物品,只是静静伫立在一旁,用欣赏的眼神注视着这座金碧辉煌、庄严巍峨的东华门。
这里是百官上朝经过之地,是大明权势的核心所在!然而,这条路并非属于夏白,而是他立志要改写的命运。
很快,四周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群侍卫突然出现在夏白面前,他们手握兵器,神情警惕地盯着他。
就在此时,朱元璋和朱标的身影显现出来。
夏白微微躬身行礼:“草民夏白拜见陛下,殿下。”
朱元璋打量着夏白,又看向他身后的牛车,疑惑地问:“朕已给了你生路,为何还要执迷不悟?”
夏白抬起头,双眸如星辉般明亮,语气坚定:“夏白为天下苍生而战,这是正道坦途。”
“更是民族延续的必经之路,未来充满希望,何来送死之说?”
“我眼中只有光明。”
------------
“为了天下、百姓、斗争、**,真是狂妄至极。”
“若非亲眼所见,还以为你是当今圣上。”
朱元璋忍俊不禁,心中却怒火中烧。这种傲慢无礼的读书人实属罕见,竟敢屡次挑衅自己的权威。
难道他认为自己好惹吗?
对夏白的杀意此刻已达巅峰。
朱元璋目光冰冷,毫不掩饰杀机:“你命不久矣,朕懒得与你多费唇舌。”
“徒增烦扰罢了。”
“我们前来,并非为了其他,只是让你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结局。”
“而且错的人并不是我们。”
“是你。”
“治理天下绝非儿戏,需要脚踏实地地做事。若大明的文人皆如你这般,那大明确实该走向衰亡。”
夏白说道:“陛下是否认为臣在撒谎?”
“难道不是吗?”朱元璋冷笑道,脸上毫无温和之色。
他态度冰冷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