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句,道出了底层民众无尽的痛苦与艰难。
朱元璋听罢,原本充满欣慰的脸上顿时冻结,犹如覆上一层冰冷霜雪。
他那布满皱纹、饱经风霜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种辛酸、同情、自责和苦涩的复杂神情。
是啊。
他何以得天下?
因为他亲身经历过那种朝不保夕、颠沛流离、人不如畜的日子,无数次提心吊胆,无数次仰天悲泣,无数次濒临死亡。
这些他全都经历过。
所以更加不愿让家人再经历。
而保儿与其他许多人不同,他始终坚守着良知。
那一点随承袭于他的父亲李贞。
性格良善。
朱元璋低声说道:“保儿性本善良。”
“当初我特意让保儿跟随常遇春习练军事,常遇春作战时勇猛无比,性格刚烈似火。”
“然而也极为嗜血。”
“我就盼着能稍微磨炼一下保儿的性情。”
“每次常遇春取胜后,总想着屠戮战俘,保儿那时便上前劝阻,说这些人并无过错,被抓已是不幸,不该再加害。”
“可惜最后还是被常遇春训斥了。”
提及此事,朱元璋嘴角微扬,仿佛忆起往昔的一些旧事。
他笑吟吟地说道:“当时常遇春对保儿讲,体恤百姓可以理解,但抗元并非只打一仗,之后还有数不清的战斗。”
“他确实会杀害俘虏。”
“可若战斗能尽快结束,死去的生命也会随之减少。”
“直至今日,我都清楚记得保儿来找我时眼中的那份委屈与迷茫。”
朱元璋笑声渐起,随即神色又暗淡下来,说:“可是保儿终究未改初心,后来我命他独自领军。”
“他看到沿途那些祈求与无助的目光,见到路边因饥寒交迫而亡的尸骨,心中依旧充满怜悯。”
“我记得进攻福建时,刚平定建州、延州、汀州,保儿见城内一片荒凉,便自行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不仅如此,他还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城中的饥民,甚至命令部下将领收养城中的孤儿。正因如此,我才得以迅速平定福建,安定江南。”
“保儿为建立大明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朱元璋的情绪愈发低落且失落,他曾询问保儿有何志向,保儿笑着回答:他希望能为天下百姓创造太平盛世。
如今太平盛世已至。
那么保儿又在哪里?
朱元璋蜷缩着身体,显得十分孤寂无助,还带着些许自责与悔恨。
父子俩皆沉默无言。
整个气氛略显悲凉。
正当两人陷入沉思之际,一阵风忽然吹过。
远处,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正飞快地奔跑着,身后紧跟着一个刚换牙的小孩,奶声奶气地喊道:“舅舅!等等保儿!等等保儿!”
见此情景,朱元璋神情恍惚,脑海中浮现出诸多回忆,泪水再也控制不住,顺着脸颊缓缓流下……
-------
“标儿,我想回宫了。”
朱元璋坐在牛车上,神情消沉,无意久留,轻声吩咐一句后,便令锦衣卫驱车返宫。车马匆匆离去,来得急促,去得也快。
朱标满是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