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台都逃了,咱们为什么不去?”
“这是个好主意,虽然要走,但汉人有句话说得好:青山不改,柴火不断。
只要留得青山在,以后还有翻身的机会!”
“明军打仗一向勇猛,这次还是大明皇帝亲自领兵,咱们绝非对手,我同意撤退,别硬拼。”
不过,也有大臣疑惑:“明军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打咱们鞑靼?”
“他们之前不是追着瓦剌吗?”
“没错,他们到底想干嘛?”
一位大臣解释:“瓦剌跑了,明军可能盯上咱们了。”
“毕竟,追不到瓦剌,他们不会白跑一趟。”
这时,一位大胡子壮汉大声反驳:“那他们不怕咱们和瓦剌联合吗?”
说完,他看着脱脱不花说:“我觉得不用怕明军,我们可以和瓦剌联手,到时候前后夹击,明军未必能占便宜!”
话音刚落,立刻有人反对:“别说瓦剌愿不愿意联手,谁能保证明军没留后招?”
“毕竟,大明皇帝打仗可不简单!”
虽然有人不愿撤退,但大多数人还是劝脱脱不花躲一躲。
脱脱不花皱眉思索,明军的实力他很清楚,可明军的目标明明是瓦剌,怎么会转向他们呢?
想了想,他挥手让大家安静,接着说:“不如先派使者去探探明军的底细,现在来的只是前锋部队,咱们还有时间准备。”
……
脱脱不花的话一出口,鞑靼的大臣们互相看了看,都表示赞同。
就在当天晚上,朱瞻基刚安营扎寨,就有士兵来报。"将军!鞑靼派使者求见!”
朱瞻基挑挑眉,笑了笑,“请他进来吧。”
士兵刚走,就进来一个穿鞑靼装束的人,四十几岁的模样,有草原人的特点,高鼻子深眼窝,胡子比汉人多,个子也不矮,但看起来比一般的鞑靼人更斯文些,可能是鞑靼部的文官。
朱瞻培稳坐营帐正中,目光在鞑靼使者身上掠过,很快转移开,好像觉得这人不值一看。
鞑靼使者掀开门帘进来,一眼看到朱瞻培,脸上掩饰不住惊讶。
虽说探子已报说主帅很年轻,可真正见到时还是大吃一惊:大明什么时候冒出这么年轻的将军?
“鞑靼部使者布鲁克齐拜见朱将军。”
鞑靼使者向朱瞻培行了他们部族最尊贵的礼节。
尽管朱瞻培年轻,布鲁克齐也不敢轻视。
一是大明这次出兵声势浩大,得谨慎应对;二是鞑靼眼下处于劣势,适当示弱是有必要的。
再者,这位将军姓“朱”就算不知道具体背景,至少也是皇室血脉,更加不敢怠慢。
因此,即便朱瞻培是以先锋将军的身份接待,鞑靼使者仍行了最高规格的礼。
朱瞻培面无表情,对鞑靼使者的恭敬毫无反应,只淡然说道:“起来吧。”
这一下,布鲁克齐心里更没底了,说话时底气弱了不少,“我来是想问问,将军率军前来所为何事?如果鞑靼部能帮忙,请直言。”
布鲁克齐这个问题问得很巧妙,既问了明军来的目的,又淡化了明军的强势,避开直接提及的敌意,反而表现出愿意帮助的态度。
他对自己这句话很满意,说完身体也放松了些,心想:既拍了马屁,又让对方难以直接说是来侵略的,这样就能掌控局面了。
朱瞻培一眼看穿了他的意图,嘴角微微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但语气却很严肃。"想知道的话,叫你们可汗脱脱不花亲自来见我!”
殿下!
布鲁克齐额头瞬间冒汗,这才意识到对方竟是皇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