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陛下放宽心,末将绝不会让将士们白送死!”
朱棣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到最后简直连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沉闷起来。
他按了按太阳穴,终于明白了朱瞻基到底在想什么。"简直是胡闹!”
朱棣深吸几口气,大声喊道,“叫所有将领到主帐来商议事情!”
没多久,人就到齐了。
朱棣把朱瞻基的军报递给众人,帐篷里立刻热闹起来。"朱将军这么做,也太不靠谱了!事先也不跟我们商量一下。”
“对呀,太固执了,想法虽好,但要是实现不了怎么办?”
“哼!果然年轻气盛,把打仗当游戏?只要瓦剌军识破他的计划,咱们两边都要倒霉!说不定朱将军自己都回不来!”
“咱们还有两万精锐在那里呢,朱将军这么任性,代价太大了!看来他在京城当皇孙当习惯了,太过随性了!”
站在汉王那边的武将们,一个都不支持朱瞻基,有些老武将甚至仗着资格老,在提到朱瞻基时还带着讥笑。
而与他们对立的,则是那些支持太子的人,或者被朱瞻基的果断和之前的气势震慑住的将领,不过这种人不多。"这个办法虽然漏洞百出,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用。
只要朱将军那边能顶住,等瓦剌军掉进我们的圈套,咱们就能一举消灭他们。”
“对呀,这样咱们就不用再四处追赶瓦剌军了!”
“朱将军既然这么说,那他心里肯定有数。
到时候,咱们只需撑到瓦剌军被消灭,再去帮朱将军一把就行。”
“没错,说不定还能顺便收拾鞑靼!”
这时候还有一些武将保持中立态度。"朱将军这个办法确实有不少漏洞。
如果能完善一下,或许还能行。
现在这样,想让瓦剌军上当,可不容易。”
“这个办法有两个难题,一是得让瓦剌军相信我们和鞑靼正在苦战,可我们这里还有不少人,怎么让他们信服?二是就算瓦剌军上钩了,咱们都去对付他们了,朱将军那边能坚持得住吗?”
“是,这确实棘手。
不过从当前形势看,朱将军的办法还是有点道理的。”
这些人大多是朝堂上的中立派,他们只忠于朱棣,是真正的忠臣。
大家聊着聊着,声音逐渐变小,这时朱高煦的声音格外清晰。"瞻基这主意太天真了,就算他想用自己的命和两万将士的命换边境平安,也不一定能成功。”
“这个主意看着不错,但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我们大明有几万大军,难道派出两万大军就能制造出焦灼的态势?”
朱棣听到这句话,脸色立刻沉了下来,狠狠瞪了朱高煦一眼,那眼神分明是在警告。
朱高煦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低头闭嘴。
朱棣思索片刻,刚要说话,旁边的朱瞻基忽然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急忙说道:“瞻培所说的漏洞,并不是说阿鲁台会带兵回来,而是说他们不再逃跑!”
朱瞻基的话刚出口,所有人全都愣住了。
他们原本以为,朱瞻培是想用自己的两万大军与鞑靼对峙,制造出僵持的局面,从而引诱瓦剌军返回,甚至与其联合或发起攻击。
但如果只靠这两万人去对抗鞑靼,想让瓦剌军信服并回师,实在太难了。
不过!
要是他说的是他们不再逃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