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由四位天道圣人联手布下的、旨在彻底隔绝洪荒与混沌的无上壁垒,在寻常生灵眼中是无可逾越的天堑。
任何准圣级别的大能若想强行闯入,都必将在圣人伟力之下化为齑粉。
然而这道壁垒对于林琛而言却形同虚设。
他身负人族圣师、截教席、地道盟友等多重气运,其本源早已与这方洪荒天地产生了最为深刻的联系。
那圣人布下的封锁可以隔绝外来的混沌之气,可以放逐无根的巫族,却唯独无法阻拦他这位身负洪荒顶级气运的“自己人”。
只见他身形一晃,便已如同鱼儿入水般悄无声息地穿过了那层看似坚不可摧的壁垒,没有引起丝毫的波澜,再次降临在了那片他所守护的、充满了烟火气息的东方大地。
……
林琛归来,并未惊动任何人。
他只是静静地行走于人族的各大城邦与部落之间,观察着这个由他亲手引导、早已步入仙武时代的庞大帝国,在帝尧这位仁德之君的治理下所生的全新变化。
帝尧治世重在一个“仁”字。
他设“谏言鼓”,允天下万民皆可对人皇之政提出异议;他又立“诽谤木”,鼓励族人监督百官,揭露不法。
在他的治理下,整个人族社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政通人和,万民归心的鼎盛气象。
而林琛也在这数百年的人间游历之中默默地完成了他对下一位人皇的最后教导。
终于,在帝尧功德圆满之日,又一场禅让大典于阳山如期举行。
那位在治水、农耕、历法之上皆展现出了非凡天赋与大毅力的贤者——舜,在林琛与亿万族人的共同见证下,从帝尧的手中接过了那象征着人皇权柄的崆峒印,成为了五帝之中的第三位。
紧接着,便是第四位。
林琛的布局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他甚至没有给昆仑山与须弥山的那几位圣人留下任何可以插手的缝隙。
当他如同闲庭信步般再次寻得那位天命所归的第五位五帝候选——大禹,并准备如同之前那般将其收为弟子、暗中教导之时,他那早已洞悉一切的眼眸之中第一次露出了一丝……深深的困惑。
他看到,在那位名为“禹”的、尚还年幼的少年身上,并无之前几位人皇那般充满了祥和与仁德的皇者之气。
恰恰相反,其命格之中竟缠绕着一股极为浓郁的、充满了“肃杀”与“劫难”意味的……滔天业力!这股业力并非是他自身所造,而是如同某种与生俱来的诅咒,死死地纠缠着他的真灵,仿佛预示着他这一生都将与水火相伴,与杀伐同行!
“奇怪……”林琛眉头紧蹙,他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位治世明君该有的命格。“此子虽有人皇之名,却无人皇之相,其命数更像是一位……应劫而生的悲情英雄。”
林琛不再犹豫,他直接祭出了那早已被他彻底掌控的河图洛书,开始对大禹的未来进行最为详尽的推演。
亿万道星辰符文在他的面前疯狂地交织、演化。
最终,所有的天机都指向了两个模糊却又无比关键的词语——四海、定海神针!
“原来如此!”林琛瞬间便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了,大禹这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