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一个王朝中,皇帝权威最盛、最能压制骄兵悍将之时,便是开国皇帝在世之际。
历经战火登基的帝王,其威望远胜承袭而来的君主。
可在陛下治下尚且如此,往后这些人还能干出什么,可想而知。
他们向来胆大包天。”
对于国家大事和整体局势,他们毫不关心。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从朝廷获取利益,填补自己的私囊,除此之外别无他念。
具备全局观念的人寥寥无几,更多的人目光短浅。
或许不能说他们目光短浅。
许多人其实知道这样做不对,但若大家都这么做,自己不跟着做,岂不是显得不合群?岂不是太吃亏了?
涉及的利益太大,风险却微乎其微,这种诱惑实在难以抵挡。
明知故犯、一边懊悔一边继续犯错的人比比皆是……
韩成说着这些话时,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因沉迷短视频或游戏而虚度光阴,内心充满焦虑与悔恨的经历。
随着韩成的叙述,朱元璋心中怒火升腾。
军户作为如此关键的存在,竟然受到如此对待。
那么普通民户和匠户的处境,也就不难想象了。
在愤怒之余,朱元璋感到深深的挫败感。
这项户籍制度是他和众人精心设计的成果。
他曾以此为荣,认为它能够保护百姓,让他们过上较为安定的生活,也能确保大明的长久稳定。
然而,最终这套制度却被利用得漏洞百出,完全偏离了最初的宗旨。
为什么会这样?
怎么会变成这样?
朱元璋感到一阵茫然。
原本他是个十分自信的人。
但现在,连续听到韩成揭示出自己得意之作的后果,朱元璋开始怀疑自我。
难道自己的做法真的错了?
他陷入了困惑之中,思绪紊乱。
过了片刻,他注视着韩成问道:“难道我们制定的政策真的毫无价值?”
韩成摇头答道:“非也,陛下,您制定的许多政策确实行之有效。
比如您的户籍制度,尽管后来出现了不少问题。
但无可否认的是,它对大明内部的稳定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即便没有那些由你亲手规划的制度存在,大明恐怕也难以支撑两百七十年之久。如今的局面,若非你的政策维系,早就溃散了。”朱元璋听罢韩成之言,满心疑惑。他原以为后期自己的决策已弊端丛生,怎料竟还有如此功效?
难道真如韩成所言,若无这些缺陷,大明的寿命或许还能延续得更久?这一念头闪过朱元璋脑海,却又很快被更大的迷惘取代。
打破王朝三百年轮回的法门,谈何容易?那些他引以为豪的创举,无一例外被韩成证明不过数十年便开始偏离初衷。
“朕究竟错在哪里?”朱元璋急切地注视着韩成,等待答案。
韩成缓缓开口:“陛下,您的错误在于总想找到一种放之四海皆准、万世不易的方案。您希望用单一政策彻底解决问题,可这绝无可能。社会发展催生新情况,旧规无法包罗万象,政策需随势而变。”
韩成与朱元璋谈天论地,絮絮叨叨地说着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话。他这么做,一方面因为觉得朱元璋那种追求永恒不变、一劳永逸政策的想法过于天真,可能会引发很多麻烦;另一方面,他想借此机会转移朱元璋的注意力,从关于太子朱标的事务上岔开去。
就比如当前的户籍政策,乍一看是极为必要的,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它的作用会逐渐减弱,甚至出现负面效应。如果固守旧制,恐怕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韩成心里另有打算,今天是中秋节,他与宁国公主的关系正处在微妙阶段,可不想被朱元璋搅局。他打算利用这一天的美好氛围和系统赠送的月饼,好好增进与公主的感情,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小步也好。若是被朱元璋纠缠于朱标的话题,这难得的好日子就毁了,他的计划自然也会泡汤。
且说,韩成并非有意隐瞒朱标等人的事情给老朱知晓。
只是老朱选的时间实在不太对劲。
上次他不小心提到永乐大帝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人静。
这次又是中秋节这样的喜庆日子。
只能说,老朱确实懂得挑时间啊!
时间点真是巧合得很。
“时局?所有政策都有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