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其他皇族又不是傻子,更何况其中必定有人别有用心。
他们会关心太子为何杀晋王吗?说不定,他们还会在太子身上抹黑。
就在这个时候,周延儒站出来道:“陛下,臣有一计,不知是否合适。”
“说!”
周延儒看了看周围这么多人,犹豫了一下。
他立刻明白了,直接说道:“其他人退下吧,周爱卿留下。”
范复粹望着周延儒,低声念叨着什么。
出了乾清宫后,张四知上前问道:“皇上这话啥意思?周延儒究竟用了啥法子,非得绕开咱们单独跟皇上谈?”
“这谁能懂?不过,周延儒这小子越来越不守规矩了。”范复粹捋着胡须说道。
“那咱们怎么办?”
“别急,再看看。”
……
“周先生,谈谈你的想法。”皇上轻轻叹息,看向周延儒。
要说整个朝廷,能完全信赖的官员,大概只有周延儒一人。
他在皇帝迷茫时,总能提供些中肯的意见。
而且,在政务处理上,周延儒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
大家都琢磨着是不是该让他当首辅。
范复粹虽没犯过大错,也不必非要将首辅之位让出去。
周延儒跪拜道:“陛下,还记得洛阳遇害的福王殿下吗?”
“嗯,有何说法?”皇上眉头微皱。
“我们可以将此事嫁祸给晋王,就说晋王与李自成勾结,杀害了福王殿下,太子前往太原时,晋王又率军攻打太子,结果被太子击败并处死了晋王。陛下觉得这个理由如何?”周延儒笑着说道。
……
皇帝需要的是什么?
人、粮草,还有正当的理由!
没有正当理由,就会被视为叛贼,与山匪无异。
晋王死于太子之手,其余亲王便会担心自己也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即便他们并无过错。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起事,因为有了借口,百姓都会支持。
于是,他们的军队便逐渐壮大。
但如果把晋王的亡国归结为通敌,并且把福王的死也推给晋王,那么晋王便是罪有应得。
同时,其他亲王也无法找到合理的理由起事。
没有军队,就无法兴兵。
对如今的大明而言,虽然此举作用有限,但能少一个敌人总是好的。
若是大明的敌营中掺入亲王的力量,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这样办吧!”皇帝叹了口气,最终采纳了这个计划。
次日,圣旨便已颁布全国。
针对晋王之死,朝廷给出了一份说辞。
普通民众得知此事,无不振奋,对太子的雄才大略充满期待,认为大明有望重振。
然而,宗室亲王及心怀异志者对此公告却忧心忡忡。
不少亲王正在观望局势,一旦张献忠与李自成在川陕获胜,他们便会立即倒戈投靠。
然而,此公告一出,至少他们不能再公开站队亡国了。
范复粹府中,他听闻消息后即刻明白。
“定是周延儒那厮所为,看来我们该有所行动了。”范复粹将茶杯重重放下,冷声道。
。。。。。。
山脚下的一条小径上,一支百人队伍缓缓前行。
距他们不足两百公里之处便是太原北城门。
这些人满身尘土,似是在长途跋涉中遭遇了不少艰险。
仔细观察,可见他们背负火铳,甚至沾染血迹。
原本温文尔雅的赵掌司如今也是衣衫褴褛,脸上还有一道骇人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