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天义知道,她是在试探。更是在警告。
但他早已不是那个处处唯命是从的傀儡了。
李天义微微颔首,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的开口说道:“儿臣不敢妄加猜测,但实事如此。”
“关中千里之外,地势崎岖,兵少将孤、粮草不继。”
“此等兵情,不是去平叛,是去送死。”
随着李天义话音落下,群臣一片哗然,纷纷低头,不敢言语。
“那皇儿之意呢?难道此时还让年迈将军继续征战?”
“若有闪失,可怎么向天下交代?”
太后微微眯起双眼,语气加重了几分。
“若论年迈,他六旬之龄却仍亲自上阵杀敌,不如问问朝中有几人敢如此?”
“若论交代,朕宁可对天下人交代一个战死疆场的忠臣,也不愿对一群养尊处优却谋害忠良的小人交代。”
说到这里,李天义的语气顿了顿,随即朗声说到:“让他告老还乡,不如让他将功补过!”
“朕要赦荀老将军兵败之过,命其继续镇守关中。”
“待大军粮草一应到位,便由他调兵整肃,一战平乱!”
随着李天义话音的落下,太后脸色微僵,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见此一名老臣出列,拱了拱手开口说道:“陛下,荀将军虽忠勇,然军中皆言其气血衰退,精力难支。”
“若再强行派遣,只怕适得其反。”
“且此举恐让众将心寒,万一人言可畏,对荀将军更是伤害……”
然而他一番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天义所打断。
“众将?是哪些将?”
“敢问爱卿,关中目前镇守将领中,有谁能替代荀将军?你可有名单?”
李天义的目光扫过那老臣,云淡风轻的开口问道。
那老臣闻言顿时语塞,张了张嘴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见到眼前的这一幕,更是有不少臣子的神色中都流露出几分微妙。
放眼整个大魏朝堂,看得上这位皇帝的可谓是屈指可数,更别提还有不少诸侯虎视眈眈。
只不过……就算这皇帝再废物,好歹也是正统,至少明面上的东西还是要做一做的。
眼看着这群臣子老实了些许,李天义缓缓起身,语气冷然的开口说道:“朕记得,兵部此次调派之将,多是你们朝中世家子弟。”
“空有将军之名,却未踏战场一步。”
“他们安坐京城,却让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独自赴死?”
“如此将兵,如此朝廷,朕不要!”
“从今日起,兵部三日内调出五千精锐,配齐粮草军械,三月之备,不得有误。”
“户部尚书何在?”
听到李天义点到自己,户部尚书急忙出列:“臣在!”
“你亲自督查赈灾银两拨付,沿线账目、物资分发、转运路径。”
“十日之内交朕一份详查清单,若查出贪墨,连坐三代!”
户部尚书闻言面色顿时一片惨白,随即扑通一声跪倒,颤颤巍巍的开口说道:“臣……臣领命!”
李天义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转身面向太后,隔着珠帘神色肃然的开口问道:“太后向来明察秋毫,铁面无私。”
“应当不会因为荀将军目无太后之尊,或与太后政见相左,就弃之不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