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臣以为万万不可!”
时任吏部尚书,中书舍人的李庆站了出来,沉声说道。
“陛下,自古以来,世家大族便为朝廷柱石,凡五品以上官员,莫不出自世家。”
“顾秋何许人也?”
“一军户出身之贱籍!他何德何能担此重任?”
“更不该受陛下如此荣宠!”
尚书仆射袁宪也站了出来:“臣附议。”
“治蝗弭灾、肃贪举廉,非肱股干城之臣不可担此重任!”
“那顾秋一介墨衣酷吏,未尝有牧守之历,更无经略之才!黄口竖子,岂可骤授庙堂鼎鼐之托?”
“江汉百万生民嗷嗷如涸泽之鲋,今遣此鹰犬之辈持节南下,恐非赈济,实催饿殍盈野矣!”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满朝文武,反对之声超过七成!
顾秋扫了一眼,大多数都是与江汉门阀有关联之人,许多还是姻亲关系。
而反对声音最大的,则是以吴兴沈氏为首的世家。
这不奇怪……
皇后沈婺华便是出自吴兴沈氏,而自己是带回张丽华后,才获得皇帝这般赏识。
在吴兴沈氏眼里,自己就是张丽华一派的人。
他们岂能让今日荣宠极盛的张丽华在朝堂上有了根基?
奇怪的是……
包括尚书陆缮在内,吴郡陆氏的核心成员皆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江汉之事,关乎吴郡陆氏的切身利益,他们竟没有表态?
“陛下!”
国丈沈君理终于站了出来,沉声道:“陛下天心已定,老臣自当缄口。”
“然,为防这贱籍鹰犬坏了大事,应当让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立下军令状!”
“九十日,若不能让灾民活过十万,当判处凌迟!”
顾秋眉头一挑,心中暗骂:‘老狐狸!’
沈君理身在朝堂多年,心知肚明今日陈叔宝的种种举动,赐予那么多的荣宠,是要磨一把快刀,用来制衡世家!
这把刀若是旁人也就罢了,可自己偏偏是张丽华的人!
沈家和他若是反对,那就是站在了陈叔宝的对立面。
若是不反对,就等于坐视张丽华在朝中扶植自己的势力。
故而,最好的策略就是明着支持,暗中掣肘,设法置自己于死地!
如此一来,既不得罪皇帝,又不得罪那些因江汉蝗灾而受益的世家,还能断了张丽华的根基…。。
高啊,真他娘的高!
闻言,陈叔宝心中一乐,他也知道沈君理是何打算,可并不在乎。
顾秋这把刀若没了,换一把就是。
只要能制衡世家,杀杀他们气焰就好……
“准奏。”
顾秋眸光一闪,暗暗咬牙:“靠!还真把我当成一条狗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