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人为此发愁的时候,锦衣卫派人送来密函。
朱国弼打开密函认认真真看了一遍,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徐文爵疑惑地问:“信上写了什么?”
朱国弼笑着回答:“南京锦衣卫说他们已经查明史可法在沛县的兵力部署。”
众人听闻,立刻凑了过来。
朱国弼继续说道:“为了防止咱们渡河,史可法将精锐布置在黄河北岸,后方的沛县兵力空虚。”
刘孔昭眨着眼睛问:“你的意思是派一支精锐突袭沛县?”
“没错!”
“这恐怕不行吧?”刘孔昭很是怀疑,“沛县的兵力即便再少,也能站满城墙。咱们去的人少了攻不下沛县,人多了又会早早暴露行踪,让对方提前做好防备。”
朱国弼笑着回答:“五百人足矣!”
众人发出惊呼:“五百人?”
“对,”朱国弼重重点头,“南京锦衣卫最近招降了不少京师的锦衣卫,他们手里有史可法招募百姓的公文。咱们只要派出一支精锐化作百姓,由京师锦衣卫带路便可轻易混入沛县。”
“要知道史可法大军的粮草全都存放在沛县,进入城中后不必攻下城池,只需烧毁粮草即可。粮草一没,史可法不战自退!”
众人先是思考了一会,随后有人问道:“京师锦衣卫靠谱吗?”
朱国弼拍着胸脯:“当然,我已经确信他们是真心投降。”
刘孔昭沉声道:“既然如此,那就干吧!”
其他人大声响应:“干!”
当天中午。
为了吸引史可法的注意力,朱国弼在徐州东北方向的黄河岸边集结兵马,营造出一种要渡河的架势。
此举果然有效,史可法在得知消息后立刻向岸边增派兵马。
殊不知。
朱国弼已经在徐州西北三十里处埋伏了五百精锐土兵。
他们提前准备好过河的船只,于次日清晨悄悄渡过黄河。
京师锦衣卫早已在河对岸等候多时。
接头之后带着们冲向了沛县。
在行军的途中,勤王军的土兵问:“不是说好了扮做百姓进城吗?为何不让我们换百姓的衣服?”
锦衣卫淡淡说道:“事情有变!由于沛县囤积了大量粮草,为了防止奸细混入城中,史可法下令关闭了沛县的城门,持有军令者方能进城。”
“我们没有军令啊!”
“放心,”锦衣卫拍了拍那人的肩膀:“我们有。”
“那我们以什么身份进城呢?”
锦衣卫抬起脑袋,高傲的回答:“朝廷援军!”
商议妥当,众人继续出发。
沿途虽然遇到了数波探马,但看到锦衣卫手里的公文后便爽快放行。
转天一早,他们来到了沛县城下。
看着城外突然出现的兵马,沛县守军脑袋上写满了问号。
“来者何人?”守军躲在城墙垛口后面问。
“援军!”
“援军?”沛县守军非常疑惑:“哪里的援军?谁让你们来的?”
“当然是朝廷的援军,平叛总督史大人得知有人要偷袭沛县,特命我等前来协助守城。”锦衣卫说着从怀里拿出公文,举在手里使劲晃动。
城上的守军用绳子拴着一个竹篮,顺着城墙放了下来。
锦衣卫将公文放到竹篮里,守军拽绳子将竹篮和公文一并拽上城墙。
打开公文,上面果然盖着平叛总督的官印。
守军不敢怠慢,立刻将公文送到沛县县衙内与之前的公文进行比对。
经过比对,上面的印章一模一样。
他们不可能找出破绽。
明代各衙门和官员的印信都是由礼部的铸印局统一刻制。
为了辨别真伪,外地的公文送到京师时首先要移送铸印局。
确认无误后才会移交相应的人员和衙门。
史可法担任平叛总督的当天,铸印局便开始铸造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