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帝师攻略 > 240250(第35页)

240250(第35页)

具体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陛下与丞相大人到底还是年轻。"

原本是西楚旧臣的礼部老尚书跟在銮驾后头叹气。

昨夜李明月突然下旨,要将春闱考场设在太庙前庭,说是要让列祖列宗见证寒门士子登科。

此刻他望着銮舆前垂落的十二旒玉藻,仿佛又见前朝先帝朝紫宸殿前骇人的鲜血。

世家选官中正之法推行已久,岂是一朝一夕可以颠覆。

纵然陛下与丞相雷霆手段,怕也是困难重重。

老尚书不动声色的低下头去,毕恭毕敬的等着圣驾亲临。

他们这样做臣子的,尤其是前朝的旧臣,安分守己才是立身之本。

“陛下驾到!”

当李明月扶着鎏金车轼起身,正望见苏珏立在丹墀下。

苏珏今日难得未着紫袍,一袭月白深衣裹着清瘦身形,玉带悬着的玉佩微微晃动。

四目相对的刹那,对方唇角掠过极淡的笑意,倒映着太庙檐角垂落的未化的冰凌。

"开龙门——"

随着礼官长喝,朱漆铜钉的宫门缓缓洞开。

李明月看着那些年轻面孔在晨光里次第清晰,忽然想起去岁秋夜。

彼时,苏珏捧着新拟的《科举策》踏着满地银杏叶入宫,烛火在他眉眼间投下深深浅浅的影:"世家门阀盘踞百年,陛下当真要动这块顽石?"

"苏先生当年在冀州的策论,开篇便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李明月伸手拂去他肩头落花,"如今朕倒想问,若天地当真仁厚,怎忍令明珠蒙尘?"

此刻考场内檀香缭绕,苏珏执紫毫笔蘸了朱砂,在黄麻纸上落下第一道试题。

他行走在青砖漫地的考棚间,皂靴踏过砖缝里新生的茸茸青苔。

某个瞬间忽然驻足,看着前方奋笔疾书的布衣学子——那人砚台边摆着半块冷硬的胡饼,袖口磨出毛边的葛布下,腕骨嶙峋如刀削。

"取我平时用的暖砚来。"

李明月的低语惊醒了侍墨的小官宦。

之后那些缠枝莲纹暖砚轻轻搁在各寒门学子的案头,苏珏瞥见李明月收拢起玄色广袖,指尖残留的墨迹尚未干透。

苏珏不禁莞尔,而这一笑,便是让诸位学子记了半生。

待到日影西斜时分,苏珏立在太庙飞檐投下的阴影里。

远处传来暮鼓声,惊起栖在古柏上的寒鸦。

他手中七份考卷的边角被风掀起,露出或遒劲或清隽的字迹——"臣闻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夫取士之道,犹淘金于沙"……

"苏先生可寻到璞玉了?"

李明月不知何时来到身侧,玄衣上的十二章纹在暮色里泛着幽光。

苏珏将最上方那份考卷递过去,纸页间忽有杏花飘落。

他望着满庭摇曳的烛火,想起冀州某个春夜先帝赐宴,满座朱紫谈笑间,唯有新科状元独自倚着廊柱——那时他袖中藏着母亲病重的家书,檐角铜铃在风里叮咚作响。

"这位江州举子,策论里引《治国论》驳斥门荫制度,文笔尖锐,颇有条理。"

“确实是个可塑之才。”

李明月顺着苏珏的指引看过去,果然是字字珠玑。

“陛下都说好,那自然是好。”

苏珏不动声色的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身体。

监考这差事,永远都不能大意。

暮色渐浓,最后一位学子捧着考卷踉跄而出。

李明月望着他单薄的背影融入长安城的万家灯火,忽然道:"苏先生,当年临江初遇,朕还是年少,现在想来,朕未免有些唐突。"

“而后梁州再遇,朕才是永世不忘。”

苏珏正俯身整理散落的考卷,闻言指尖微颤,一滴残墨晕染了纸角。

春风掠过太庙檐角的铁马,带着去岁冬雪的寒意。

李明月的脑海里都是那年那月那日之光景。

当年在梁州,幂篱掉落的那一瞬间,柔顺的黑发瞬间铺散开来,阳光透过茶坊凉棚的缝隙洒在苏珏如玉的脸庞上,那支精心描绘的胭脂芙蕖更是因为光影的描绘活色生香。

那时的他仿佛在喧闹的街市上看见那红莲相倚浑如醉的美景。

当得起一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臣也记得那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