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白云山下事[种田] > 7080(第11页)

7080(第11页)

先去订做板车,林榆翻开画好的图。板车四面都有挡板,放货的时候挡板可以拆下来,等人货坐上去,再把挡板装上,就不怕路上摔下去,坐着踏实一点。

林榆盯着木匠做轮子,可惜这个时候没有橡胶,不然还能减少一些颠簸。他虽然买骡子拉货,但是骡子是活物,林榆舍不得骡子太累。

赶在中秋的前一天,骡车置办好了,全家人都围着看稀奇。

“是头两岁的公骡,让陈老板帮忙看过,骡子身强体壮跟健康。买之前骡行的人训练过,拉货载人没问题,脾气也温顺。一次能驮三百斤,装上板车有轮子,驮三百斤也不会太累,以后去县里送货方便许多。”贺尧川说道。

骡子能拉两个人,额外再带两筐鸡蛋。若是送货量太大,就只能去一个人。

周淑云喜笑颜开,爱不释手摸了摸,手里拿把草喂它,骡子很听话,给什么吃什么。

“这下好了,之后再不用挨家挨户的借,”总是借别家的,她也不好意思。

其他人站在旁边看,也轮流捏把草喂,骡子实在吃不下了,就撇过头,孙月华提了一桶水过来,让骡子直接在桶里喝。

就连平时话不多的贺长德,也提出带着骡子在村里溜一圈,不是为了显摆,就是想拉出去放放风。

“爹,你把我也带上,我要骑骡子。”

溪哥儿人小胆子大,贺长德哈哈笑了,把儿子举起来放在骡背上,套了绳子牵出去。

周淑云不放心他,追出门吆喝:“当心点,溜达一圈就回来。”

刚买回来的骡子暂时放在鸡圈旁边,他俩修的鸡圈足够多,先拿来用用。等中秋节过后,在后院柴棚旁边建一个骡棚。

原先觉得家里宽敞,现在各种东西添置了,忽然就显得狭窄拥挤。万一明年还想养猪,猪圈都不知道放在哪里。

贺尧川在水池旁磨柴刀,刀锋锃亮发白,他抬手摸摸刀刃,磨的差不多了,没事就喝林榆说话:“后天叫上张大,再拖两根木头回来。骡棚要修结实一点才放心,隔壁村的吴全子会盖棚,请他回来干两天活,顺便把鸡圈加固,别的就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骡棚和鸡圈不一样,骡子更贵重一些,力气又大,很容易把圈撞散,必须请一个会建棚的人,用黄泥石砖和木头做材料。

林榆问道:“要多少钱?”

“木料土料和石料山里都有,我们可以自己找,只需给工费,吴全子收费是二百文一天,我们还得包三顿饭,夜里让他住在这边。”

建个棚怎么也要三天,只好从钱匣子取出六百文,让贺尧川带着钱去找人。

林榆晃一晃小荷包,没了,又没了。

第77章第77章比夫郎

中秋拜月很忙。

他们没去村子里参加集体拜月,只在家里摆了香案贡品,周淑云带头上香叩拜,一盘豆腐一盘果子一盘月饼,就是今年的贡品。

庄稼人拜月没有太多规矩,叩拜之后的贡果就能撤下来,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吃月饼。没有点灯油,明亮的月光照在院子里,跟白天一样清晰。

夜里有些热,树梢间偶尔出来一丝丝风。

林榆把席垫子搬出来,这是平时晒粮食用的,打扫干净人就能躺上去。家里的躺椅不够,又想躺在院里看月亮,大竹席最合适。

七个人并排躺下,周淑云靠着贺长德,小溪趴在他娘身上啃月饼。孙月华和贺尧山躺在中间,边上是林榆和贺尧川。

每个人手里一把蒲扇,旁边小桌子上有月饼和清茶,一口饼配一口茶,抬头还有星河遍布,算是农家为数不多的惬意日子。

微风吹的人困乏,瞌睡上来了,大家都陆陆续续回房睡觉。周淑云把睡着的溪哥儿抱进去。孙月华和贺尧山明天地里有活,打个哈欠也回房了。

院子里只剩他俩。

“听说县里的富户家都有凉亭,风从亭子穿过,瞬间就凉快了。等以后赚了足够的钱,我们也修大院子,把凉亭建在院里,夏天的时候避暑纳凉,冬天能煮茶赏雪。”

“再多养几条狗,给旺财找个媳妇。你不是喜欢种果子树,到时候就在围墙旁边种一排,桃树李树杏树,最后都给你打理。”

林榆有些憧憬,躺在旁边乐呵呵地笑。

林榆没什么大愿望,只想过好小日子。对他来说,四季三餐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平安顺遂就足够了。

而别的东西,对于好日子而言都是锦上添花。

他俩拍拍扇子闲聊几句,林榆有些困了,贺尧川就抱他回房睡觉。

节后,忙碌的日子又开始了。吴全子带着工具上门,还有这三天要穿的衣裳。两个村子之间比较远,每天都来来回回跑太浪费时间,因此吴全子做工的时候都住在别家。

他还会雕花的手艺,要单独给二百文。林榆和贺尧川修的是骡棚,就没让雕花。只说之后盖新房,有机会再请他。

家里没有空房,只有柴房角落里空着。原本的柴火都搬到阁楼上,一楼是两个粮仓。墙壁糊的严实,风雨都吹不进来。

林榆和贺尧川把竹床搬到柴房,道:“吴哥,辛苦你在这里睡几天。柴房我们打扫过,都是干净的。每天除了二百文工钱,还包三顿饭食。吃喝都是一样的,和我们一起吃。你先安顿好,我带你去看看后院。”

“好好好,我睡哪里都行,不讲究。”地盘只有这么大,看一眼就知道该怎么做。吴全子是熟手,他比划描述,林榆和贺尧川都知道了。

二百文一天还包饭,对庄稼人来说是不少的工钱了。吴全子做事实诚,放下包袱就钻到后院忙活。

贺尧川带上吴全子,再叫张大张二帮忙拖树。林榆和溪哥儿要把骡子牵去河边喝水,坡上还有杂草,让骡子吃两口,就不必在家里喂草料。

“大嫂,我们去河边喂骡,你一起去不?”今天不忙,林榆看孙月华一个人在灶房,就进门问一句。

周淑云去地里了,孙月华耐不住一个人,就拿上镰刀和背篓:“也去,河边还有芦苇,多打一筐回来,你们就不必花那两文钱了。”

闲着也是闲着,她和大山节约惯了,把这份节约也考虑在家人身上。林榆觉得有些道理,也背上背篓。

她又笑着说:“听说秋天的芦苇荡里还能摸到野鸭蛋,去年尧峰他们就摸了四个,拿回家做成腌蛋了,我们也去碰碰运气。”

提到咸鸭蛋和腌蛋,林榆也馋了,赶紧应声:“明年开春,再买几只鸭子大鹅。家里养了鸡,养鸭鹅也是顺便的事,等下了鸭蛋,就不愁咸鸭蛋吃了。”

自家人过日子,林榆没有分的那么清。他和大川的鸡蛋全家人都能吃,有时候嘴馋,一天就能吃七个蛋。不像以前在老贺家的寒碜日子,脸上红扑扑的,血色都明显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