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白云山下事[种田] > 100110(第7页)

100110(第7页)

除了她和大山,团团也只肯让林榆抱,别人一抱就嗷嗷嗓子哭,哄都哄不住。孙月华怀疑这小子就是喜欢漂亮夫郎。

杨林开口道:“是个聪明的,说明知道认人了,以后肯定也机灵。”

他说话好听,孙月华心里高兴,嘴上打趣儿子:“什么机灵,就是看碟下菜的臭小子一个。”

背了一会儿,背上忽然有些热意,肯定是团团又尿了。孙月华把孩子背回卧房,给换了干净的尿布,刚好到了晌午,她解开衣襟顺便喂奶,等团团吃完哄着睡下。

林榆坐在树荫下啃西瓜,杨夫郎在门口探头,欲言又止的看一眼,一句话没说又进去了,切完菜再次跑出来,还是欲言又止。

“杨阿嬷,你想跟我说什么?”林榆其实发现了,没忍住先一步问出口。

杨林在襜衣上擦擦水,试探着问道:“晌午吃什么?我看角落里有长豆,用大酱焖一锅?”

每到一家做工,做饭是绝对不能出错的。吃的不好,主人家要说,吃的太好了,主人家又嫌花钱,他每次都小心翼翼先问清楚。

林榆扶着椅子慢慢起来,肚子沉重,还得用手撑着后腰。杨林有眼力见,赶紧过来扶着他。

林榆进灶房指给他:“东墙有两口缸子,左边是白米,右边是小米。我们家早食是小米粥,晌午就蒸一锅大米干饭。”

“焖长豆不错,就是素了一些。柜子底下有鸡蛋,家里人多,打十颗炒一盘。昨天大川买了两斤肉,正好炒一盘肉片子,我想吃了……阿嫂昨天说想吃凉拌松花蛋,也切两颗。”

林榆一顿说完,杨林瞠目结舌。这得是多丰富的一顿饭,他下意识问一句:“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寻常都是这样吃的,阿嬷只管放心做好了。”林榆冲他一笑。

杨林见识到了,这哪是寻常的庄稼门户,这比县里的门户过的还滋润,小有家底的也不敢这样吃。他不知道贺家卖鸡蛋的营生能赚多少,但贺尧川能一口气答应三百文月钱,肯定有底气。

切肉的时候,他手都在抖。最后还是听了林榆的话,两斤肉全部切完,满满一大盆肉片,炒一锅都足够一家人吃。

林榆刚坐下,又想吃豆腐,就让杨阿嬷炒一盘酱汁豆腐。谁让家里人多,吃这么多也没人说什么。

杨林坐在桌边,一开始不敢伸筷子夹肉,以前给主家做事,吃肉吃蛋向来都轮不上他,只有主家吃不完剩下的,他才夹两筷子。桌子又是肉又是鸡蛋,他没敢碰,一个劲儿吃长豆。

林榆瞧见,给他挑两块厚的,又拨一块炒蛋。“阿嬷快吃,不吃该凉了。”

杨林一顿面色激动,忙点点头埋头吃起来。而一旁的赵大力已经习以为常,来了贺家几个月,贺家人对他那是没得说,即便他连着几次都只夹肉,也没人说他什么。有时候家里杀鸡,炖的鸡块也会让他带一些给家人。

他有分寸,一顿吃几筷子就知足了,肚子里有油水能干活就成,不能真仗着东家人好就一个劲儿吃。

午后贺尧川从县里回来,今天的鸡蛋卖完了,有好几家食肆都想加货。贺尧川没瞒着他们,野鸡蛋数量有限度,今年第一窝鸡仔最早也得秋后产蛋。

夏日炎热,林榆先给他拿一块寒瓜解暑,见贺尧川脖子都是寒,他眼里露出些心疼,又用帕子给擦擦汗水。

“锅里留了饭菜,我给你热一热。”林榆挺着肚子慢慢挪进去。

贺尧川忙拉住他:“你快坐下,热饭我来便是,杨阿嬷也在,不至于让你忙活。昨夜你就没睡好,现在更该多歇歇。”

为了让夫郎分心,他转移话题道:“上月见你在画单子,可要拿去县里雇个人沿街发?”

林榆注意力转移成功,回房喜滋滋拿给他看。单子巴掌大一张,图案精致好看,上面有摊子的地址,鸡蛋的优惠,以及他们小摊的名字——贺记蛋铺。

一目了然,只看一眼就能让人牢记。

纸又是贵重东西,拿在手里肯定不会轻易扔了,爱节省的就愿意带回家,每天时不时看一眼,心里就对贺记鸡蛋有个印象。

贺尧川看来看去,拿炭笔划掉贺字,在旁边改成林字,林记蛋铺,读着更顺耳一点。

林榆笑嘻嘻凑上去:“不怕人家说你耙耳朵?”

贺尧川捧着夫郎亲一口,也笑一下:“我乐意,我喜欢,管别人做什么。”他低头亲了个够,等杨阿嬷端着热好的饭菜出来,他才依依不舍分开。

第106章第106章夫郎当家

小摊比铺面还热闹,早上敲锣打鼓剪彩,林记蛋铺的招牌挂上,旁边小巷子的居民都凑过来瞧稀奇。贺尧川之前就在这里卖,大婶阿嬷们都认识他,平时有搬搬扛扛的体力活,只要喊一嗓子贺尧川就会帮忙,他们也照顾生意,隔三差五买几颗野鸡蛋。

他把一尺长的牌匾挂上,小摊做了顶棚,看上去像模像样,至少吹风下雨淋不着,摊子还挂着红色幡子,喜庆又醒目。

“林记蛋铺。”路过行人念出声,笑着打趣:“贺老板,怎么用夫郎的名号?”

贺尧川不惧,扬声宣告:“我们家中夫郎当家做主,摊子自然也该是他的。”

这样说,几个汉子自觉无趣,人家夫夫和乐恩爱,他们还有什么好多嘴的。来都来了,又被贺尧川一嗓子喊住。

“昨日刚下的鸡蛋,买两个回去给家里孩子夫人补身体?蒸炸煎煮,随便怎么吃,比寻常鸡蛋滋味更好。向来听说几位大哥疼夫人,买回去肯定能博得一笑。”

话没说完,蛋先塞过去。有一个算一个,都别空手走。

“还是贺老板会做生意,”几个大汉笑笑,兜里不缺钱,贺尧川说话又好听,都掏钱买了几个摆摆手离开。

“下次再来,”贺尧川把剩余的蛋筐从骡车上卸下,这两日买蛋的人不多,每天到了下午都要剩一些,他会拿去附近的小食肆问问,若是需要就能卖出去,不需要也带回家,攒满一百颗能送给酒楼。

忙完这些,贺尧川开始正经事。怀里一叠画片,总共画了两百张一模一样的,他拿了二十文钱,雇两个十岁的娃娃在街上分发。

县里的娃娃也要赚零花钱,二十文绝对是一笔“巨款”,来之前按照林榆交待过的,贺尧川一一记下,也教给两个娃娃。

发单子不是见人就发,要看准妇人夫郎,尤其是中等年纪。其次要去人多热闹的地方,比如东西两市,买菜买肉的寻常居民最多,像码头这种地方就不行,来来往往都是商客,谁没事会跑到巷子里来买鸡蛋?

一边发一边还要说,贺尧川找了两个嘴皮子机灵的,说话十分中听,笑起来也乖巧。

这是卖给散户的宣传法子,酒楼食肆又是另一种办法,这里头有门道,要拖关系搭人情,云溪县虽然不大,但是各行各业都有行会。你自己想悄悄赚大钱,人家看了就要眼红,独门独户是做不大的。

行会那边,陈老板拍拍胸脯答应了,愿意给他们引荐行会里的人。真正的大商户,每月赚的流水至少几百两,他们这几两十几两银子人家不放在心上,也就是递个投名状。

等做大了,会费肯定要交,这是不成文的规矩。花钱是花钱,也能得行里的保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