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重生九零霸王花 > 第一百九十三章 皮影戏(第2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 皮影戏(第2页)

到了六月二十四唱龙王影。估摸是因为前几个求雨没求下来,被迫再次求雨的时候,把主角龙王给请来了。

喀县干旱的时候多,唱皮影戏九成为了求雨。

现在天气大旱,也确实到了求雨的这个环节了。

村里基本上每年,都会有求雨的环节。

至于规模大小,就看旱情有多严重了。柴米的印象里,后世年特大旱灾,整整三四个月没有下雨,地里的庄稼直接自燃了,连松树都旱死了。

要知道,松树是抗旱界的扛把子。松柏常青,却都旱死了,可见当年的那场旱灾有多严重。

今年其实不是特别旱灾最严重的,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

旱灾在当地极为普遍,几乎年年都有。不过一则是喀县地处偏远,消息闭塞,外界多不为所知;二是当地老百姓生活态度也积极向上,即使有天灾,也没有当回事,跑到互联网上做一个积极探讨的网友,而是一心一意的想办法抗旱。

上到政府搞大会战抗旱,下到老百姓自己挑水抗旱。能救一棵庄稼,是一个庄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村里能做的,就是求雨。

虽然外人会说,这是封建迷信一类的。

不过当地的求雨多为请人唱皮影戏,亦或是敲敲打打唱辽西木偶戏,打辽西太平鼓。

有的时候,旱灾特别严重,几个村子会聚在一起,搞社火,扭秧歌,亦或是一边扭着秧歌一边打着辽西太平鼓游街串巷,求雨。

在柴米的印象里,求雨一直是主旋律……

十年九旱的辽西,基本上年年求雨。搞的节目也很多,求的神仙也挺多的。诸如龙王、李娘娘、马王爷的生日、灯神、雨神、王母娘娘,有时候也会求一下九天玄女。

当地的风俗和很多纯汉族文化的风俗不同,拜的神也不太一样。既不同于道家文化,也不同于佛家文化,它有一套自己的文化体系。

主打一个文化融合。

像喀县最着名的天成观,一边供奉了三皇(伏羲、黄帝和神农),一边又供奉了玉皇大帝。一边供奉了三官殿(天官、地官、水官),一边又把全真七子也顺带给供奉上了。当然了,在三皇庙里,正中供奉的并不是伏羲和黄帝,而是药王孙思邈……而三官殿里的三官天地水官平时坐堂,当到了求雨时节,人们就把三官换个位置,把龙王请出来,供奉上去。

等到了风调雨顺,太平长安的时候,观里摇身一变,再次把药王孙思邈给请下来,把九天玄女娘娘请上去。

所以,喀县的崇拜体系比较复杂,又比较务实。

谁更有用的时候,供奉谁。

像三家村的村子最东边就有个小庙。其他村子也有庙,里边供奉的神像可以说的上是各有千秋。三家村供奉的主位是斗姆元君,其余两个是灵山老母和强巴大佛。

主打一个外人来人直摇头,根本看不懂的状态。

其实像这种情况,当地很普遍。斗姆元君是道教,灵山老母是佛教,强巴大佛是藏传佛教。

在这里,几种文化并没有冲突起来,反而一起存在了,还特别融洽。

当然了,如果天气大旱,求雨的时候,也会重新把龙王放在正中……

当然了其实不求雨的时候,也唱点正常的皮影戏。诸如七月七的时候唱喜鹊影,有钱人过寿唱祝寿影,中秋节的时候唱月饼影。

柴米突然想着,要不要给妹子的满月宴弄一个皮影戏,正好戏班子也在。

这边只有有钱人家生孩子的时候,会请人唱皮影戏。

柴米自然不太属于有钱人了不过……

柴米看着老宅屋子还冒烟呢,心里嘀咕着:“应该请人唱一场皮影戏,气一气他们。”

柴米正合计着,柴秀趴在窗户上问道:“姐,前坟和后坟在哪里呢?我看书里说那可是格格的坟,咱俩改天去逛逛,没准能连着金银珠宝呢。”

柴米白了一眼柴秀:“秀儿,那你还不如去南公营子的奶奶庙看看,那个庙埋的是个公主呢。公主比格格可大,金银珠宝更多,你去吧。没准能捡着金元宝呢。”

“真的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