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八零胡同小饭馆 > 7080(第38页)

7080(第38页)

如今再来针织总厂,更是让他笃定了父亲的想法——郑氏不只是要和内地企业做生意,更是要在内地踏出实业发展的第一步。

内地的企业,土地便宜,厂区建得豪横,动动手指头,一年就是一千多万件!

这种家大业大的底气,比所有人想象中都要多。

不由得郑氏不眼馋。

换作是港城,光是建厂成本那就高得上天,港城土地寸土寸金,要建这么大一个厂区那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所以,卖出来的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港城人自己都喊吃不消,出口又竞争不过别人。

这就导致这两年港资不少都外流到了内地,有些是在临海的那几个城市建了厂房,有的则是更加深入,总而言之,哪里地皮便宜就去哪里。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郑嘉和一听陈启邦组建代表团,立刻就向对方示好,加入其中。

郑嘉和如此,其他港商更是如此。

光听陈启邦说,和亲自见识这些巨无霸工厂,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不少人心中火热,吴建国的介绍让他们意识到这里头的绝妙商机。

毕竟成本便宜,就代表他们能在里面赚到更多钱。

能赚钱的买卖,老总们可是不想放过的。

肉眼可见的,代表团气氛比一开始要活跃热切了许多,左一个“吴书记”,又一个“吴书记”。

都想从吴建国口中了解更多。

陈启邦笑而不语,骆京明满眼赞许,吴建国神色谦逊,应对自如。

高下立判!

放眼过去,恐怕就只有纪盛华一个人心里不是滋味。

怎么这些人全在关注吴建国,搞得好像他吴建国才是针织总厂的话事人,自己反而成了个配盘的?

还什么吴书记,他是个屁的书记,早就是被撵出去的人。

但纪盛华转而就安慰自己,吴建国那么拼命秀存在感有什么用,最后订单那都是给了总厂,不还是进了自己的腰包?

只要不被发现有问题,这个亏吃了就吃了,赚到的才是硬道理。

就在这时候,有个懒洋洋的声音响了起来:“这是你们进口的新款设备?”

纪盛华回过神,说话的是代表团里头最年轻的那个,从刚刚进厂区开始,他就一直表现得不感兴趣。

不像是来考察的老总,倒像是个闲逛的富家公子哥。

但纪盛华却不敢小瞧对方,光是手腕上那块百达翡丽,把他……不,把他全家卖了都买不起。

他赶紧回答:“对,从瑞士进口来的高压染丝机,是最新的款式。”

郑嘉佑“哦”了一声,却还是在那台机器旁边看来看去。

郑嘉和皱了皱眉,有些后悔没让弟弟带游戏机出来,这会儿可不是耽误时间的时候。

“嘉佑,别叫叔伯们多等。”

他这轻飘飘的话对郑嘉佑可没什么威慑力,郑嘉佑那双漂亮的桃花眼挑了挑,忽然勾起一个笑容。

“哥,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

他伸出手,轻轻弹动染丝机上面的铭牌,“瑞士机器的铭牌,怎么会全是写的德语?”

“这——”

纪盛华感受到众人投来的目光,冷汗唰一下就下来了。

这代表团里怎么还有精通外语的!

这年头,国内几乎没有成体系的外语教育,大部分都集中在京城和沪城那种大城市。

在南城这种地方,连英语都没几个人懂,更别说德语这种小语种了!

他努力找着理由,看着眼前一众港商,他脑海中灵光一闪。

“可能是因为这是代工的,瑞士的机器,但是是西德代工的,所以铭牌才是德语,没错,海外纺织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哦?”郑嘉佑漫不经心地挑了挑眉,“你说的是如果是真的——”

他修长手指掠过铭牌上的制造商名称,纪盛华的心仿佛悬在了嗓子眼。

“只能证明这家制造商既既没脑子,也没有商业信誉,我还没见过哪家代工厂,代工的时候能把语法都写错。”

“日期格式一个没对,连数格都不会写。”他摇摇头,一副颇为遗憾的表情,“也不知道找的哪个外行人,匆匆乱写上去。”

“那是因为——”

“想好再说。”

郑嘉佑见他死鸭子嘴硬,脸上吊儿郎当的笑容越发浓了。

“那这样好了,告诉我,为什么瑞士电压是230V,这部设备上却是西德标准的220V,又或者——”

郑嘉佑目光玩味:“你能解释解释,为什么1965年破产倒闭的伯克希尔公司,还能卖给你们1985年的最新款设备?”

“用死人公司授权代工,你们内地玩得这么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